用兵之詭道續
文/江南小隱
第1節:兵以詐立
孫子在“始計”篇中即寫道:“兵者,詭道也”,毫不諱言地宣揚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詐”之術。而后在“軍爭”篇中,又繼續寫道:“兵以詐立”, 再次強調用兵打仗需要依靠詭譎多變的計謀來爭奪勝利。孫子的這種“兵者詭道”、“兵以詐立”的觀點,無疑深刻揭示了戰爭的行為本質,反應了戰爭的普遍規律,亦由此構成了孫武用兵理論的主體思維。其“詭道”思想一以貫之,貫穿整部孫子兵法,并對后世兵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十一家注孫子》中,曹操說:“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 張預說:“用兵雖本于仁義,然取勝必在詭詐”。即是深受孫子“詭道”思想熏陶的結果。的確,在戰場上,“詭譎”幾乎無所不在,亦無所不能。無論是“伐謀”、“伐交”,還是“伐兵”、“攻城”,“詐術”的身影都隱隱約約,依稀可辯。戰場上的“詐術”,不僅豐富多彩,而且靈活多變;不僅無所不行,而且行之有效;它既為安國利軍的良方,亦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非譎不可以行權,非權不可以制敵”,梅堯臣這段話的意思是:不善欺詐就難以隨機應變,不隨機應變也就難以戰勝敵人。翻開一部戰爭史,利用“詭道”來獲取勝利的戰例汗牛充棟,俯拾即是。齊將田單運用“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國土;孫臏采用“添兵減灶”之法欺騙龐涓,射殺龐涓于馬陵道之樹下;韓信用沙袋堵塞濰水上游,待楚軍涉水渡河至河中心時突然放水淹擊,斬殺龍且,所有這些,都可說是成功運用了孫子“詭道”的成功范例。
若將孫武“詭道”的精髓加以總結,可概括為“八字方針”:“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進攻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發起出乎敵人意料的軍事行動。這便是軍事家指揮戰爭的全部奧妙所在。一切“詭道”的實施,歸根結底是為了造成敵人的錯覺,或判斷失誤,或準備不足,或指揮失靈,或輕舉妄動,從而創造出有利的戰機,以最小的代價,來奪取最大的勝利。
由于“陰謀”的本質和“陽謀”的區別,所以,“陰謀”在使用過程的成功與否,主要將表現在使用“欺詐”手段時,這些手段都是“暗”而不能公開的,如果被敵方發現或覺察,陰謀便很可能難以得逞。因此,使用“詭道”中的陰謀,就將是越出奇才越難覺察,越隱蔽才越有效果。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作為指揮三軍的將帥,對于使用“陰謀”的種種方法,必須了解得越多越好,越透越好。只有對所有的陰謀詭計都爛熟于胸,才能做到一方面熟練地對敵人行使“詭道”,另一方面亦能即時識破敵方加之于己方的“詭道”。孫武在孫子兵法中,一共總結了十二種最常用的“陰謀”方法,謂之“詭道十二法”,那么,孫子的這些“詭道”的方法又具體包括些什么內容呢?欲知答案,請看第2節:詭道十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