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鐘會、姜維、衛瓘,把他們四個人關在一個密閉的屋子里,誰能活著出來? 答案是名望最低的衛瓘,這個密閉的屋子就是剛滅亡的蜀漢之地。 很久沒發三國帖子了,今天來怒水一記。 【上部】 鐘會和姜維在劍閣對峙,鄧艾卷著席子把蜀漢滅了,這時候鄧艾開始飄飄然了起來,鐘會想要爭功(因為字里都有個士字,所以叫二士爭功)。 鐘會在這時候手握重兵(大概是鄧艾的5、6倍之多),心懷叛離之志,早已察覺到的姜維也想促成他作亂,自己可以從中找機會復國,衛瓘手中的兵力相比起鄧艾鐘會,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一開始,這三位大佬都沒有拿他當回事。 因為衛瓘是被派來做監軍的,而他本人是忠于司馬昭的,如何來處理蜀地的爛攤子呢? 【壹·先從對立面的出頭鳥打起】 鄧艾在蜀地專權行事,有些飛揚跋扈的意思,而鐘會和姜維因為各自的禮儀,早就穿上了一條褲子(出則同輿,坐則同席)這時候只能從出頭鳥開始打了。衛瓘先是和鐘會一起密報了鄧艾有謀反的表現,又偽造書信文書——鐘會的老爸是大書法家鐘繇,自己學了點皮毛,善于模仿別人的字體,其實說起書法,衛瓘秒鐘會十條街了——在劍閣攔截了鄧艾的奏章,改寫了許多內容,言辭傲慢狂妄,多有居功自夸,司馬昭的回信也被燒掉后偽造。 于是他們得到了逮捕鄧艾的詔令,但鐘會的心思更多——衛瓘兵少,就讓他去逮捕鄧艾,想借鄧艾之刀殺了衛瓘,這罪名就坐實了,自己打掃打掃屋子就好。 衛瓘雖然這時候只有四十多歲,但早就是老狐貍了,他明知鐘會的意圖,但又不能抗命不去,就想好了招數——他連夜到了成都,深夜就在各個軍營里傳檄文給鄧艾手下的諸將,拿出了司馬昭的詔書,聲稱只逮捕鄧艾一個人,其余的一律不追究,投向我這邊封賞依舊,否則就夷滅三族! 這既拉攏又恐嚇的招數果然奏效了,天亮時分諸將都到了衛瓘這里,只剩下了鄧艾自己大帳里的人,衛瓘手到擒來,把鄧艾父子裝入了囚車。等諸將緩過神來,整兵奔向衛瓘營寨前來要人,卻不想衛瓘早就料到由此一出,臺詞都編好了——他不帶衛兵一個人就出來了,戲要做到什么程度呢?他假裝書寫奏章替鄧艾辯白,諸將就這樣上當了。 衛瓘把鄧艾交到鐘會手里,(可能也大吃一驚吧,畢竟衛瓘根本沒什么兵),但他忌憚的人只有鄧艾,派人把囚車押送入京,蜀地只有他一個鐘會做主了,更是下決心反.叛了。 【貳·秘密傳遞消息孤立鐘會】 鐘會正在謀劃如何并處長安,幻想如何如何平定天下...恰好在此時收到了司馬昭的書信——派賈充兵進斜谷,親率十萬大軍入長安。鐘會明白,如果但是一個鄧艾,是絕對能搞定的,但如今,司馬昭一定是察覺到我的反心了,他想速定大事——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 鐘會偽造了太后遺詔,要起兵廢掉司馬昭,眾人議論之后,鐘會開始部署任官,他把親信之人代領諸軍,把請來的軍官都軟禁在了各官署里,緊閉城門。 這時候衛瓘在干什么呢?他裝病了,在城外的館舍,鐘會并沒有覺得他可疑,或者說并不覺得他能掀起來多大的波瀾。 姜維的算盤呢?他想讓鐘會殺盡軟禁的北方諸將,自己找個機會殺掉鐘會,這樣他大旗一揮招募舊部,坑殺掉魏兵,就可以完成復國大業。他甚至都給劉禪寫信說:愿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其實司馬昭早就有所準備了,當時邵悌讓他防著鐘會時候,他就預測——蜀國已滅,遺留的故老人心震恐,也不會與鐘會同心同德,不足以為慮,而中原的將士思歸,也不肯與他作亂,鐘會要作亂,必定會使自己滅族的。 裝病的衛瓘也懂得這個道理,鐘會在與他商議的時候,他明確提出不能殺胡烈(被軟禁的將軍之一)衛瓘利用去上廁所的機會,把消息告訴了胡烈手下的丘建,要他去軍中散布消息。丘建馬上找到胡烈的兒子胡淵,在軍中擴散消息——鐘會已經把坑挖好了,又軟禁了諸將,要把外面的士兵都依次叫進來活埋了。 正是這個消息覆滅了鐘會的計劃,順便帶走了姜維的復國夢。一夜之間,輾轉相告,全軍都知道了,胡淵率先擊鼓而出,全軍爭先恐后的跑向城里。鐘會和姜維大驚,只能強行開始了亂戰——他們去殺那些軟禁的將軍,但屋子里面的人都靠案幾頂住門,一時之間也沒有砍破大門,城外的兵士也爬著梯子攻了進來。 就這樣,一代英才姜維、鐘會死于亂軍之中。死傷狼藉、四處搶掠,衛瓘率兵平息了幾日才恢復平定。鄧艾的舊將去追囚車,衛瓘覺得自己也曾和鐘會一起誣陷鄧艾,就派人先一步去殺了鄧艾父子。 此時,鄧艾、鐘會、姜維三大豪杰皆亡,只有衛瓘尚存。可以說他找到了唯一的途徑贏得了黑屋生存游戲的勝利,這是一個綜合能力的體現——懂得其他三人的心思,知道必須依靠其他勢力,找到一個作為突破口,隱藏起來找到弱點,必要時發揮演技,最后翻盤取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