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元年(25)九月,赤眉軍攻占長安,更始帝劉玄投降。關中豪強組織起自衛武裝,堅壁清野,頑固抵抗赤眉軍。赤眉即消滅不了他們,又籌不到糧草,只得撤出長安,向西進入安定、北地一帶。建武二年(26),鄧禹率軍南下,乘虛進入長安。在做好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派兵追擊赤眉軍。不幸在郁夷(陜西寶雞市)戰敗,也撤出長安,駐屯云陽(陜西淳化)一線。赤眉軍二進長安城。
此時,由于馮愔的叛變,再加戰事失利,鄧禹漸不被看好,部下紛紛棄他而去,另傍大樹。鄧禹對活動在三輔地區的赤眉、延岑部隊,及擁兵割據的地方武裝,束手無策。劉秀于是派偏將軍馮異接替鄧禹前去征討。劉秀親送馮異到達河南縣(洛陽市西效),對馮異說了一番話,很見攻防要略。
劉秀說:關中前有王莽、劉玄之亂,目下又有赤眉、延岑為禍,生靈涂炭。將軍此行一定要注意政策,對歸順的降將,要好生招待,送至京師。其他人等,愿收編的收編,愿解甲務家的,發路費讓他們回去。打戰不僅僅是攻城掠地,平定叛亂、安撫百姓才是關鍵。希望將軍好生約束部隊,不要給關中人民帶來更大的痛苦。
司馬光在“臣光曰”第41篇中說:西周時人稱頌周武王“宣揚令人懷念的美德”,是因為百姓追求的只是天下安定,便得到天下安定。君王的軍事行動,目的就在于布威立德,使人民得到安樂。劉秀所以能奪取關中,所用的正是這個原則,豈不是美好的事。
到目前為止的40多篇“臣光曰”里面,稍涉兵法的只有二處,一是論李廣與程不識帶兵異同,再就是本篇。司馬光對劉秀的攻心兵法,大加贊賞。
劉秀并沒有一張口就對馮異說什么《孫子兵法》曰,要怎樣怎樣,但他的這一番話,卻是化自《孫子兵法》的思想?!秾O子兵法》說:“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這是說,硬碰硬地攻城,難免血流成河,這是下下之策;而贏得民心,兵不血刃,就能得到城池,才是上上之策。三國時的馬謖,被劉備批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征南中(相當于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貴州兩省。蜀漢以巴、蜀為根據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馬謖定攻心之計,諸葛亮就深以為然。此子畢竟書讀得多,后來的街亭失敗,那是他把書讀壞在肚子里,不懂得活用,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人可以有三種分法,一是只懂得做事的,一是只懂得耍嘴皮的,再就是兩者兼而有知的。馬謖屬于只懂得耍嘴皮子的,做參謀可以,做具體工作就不行。馮異是屬于埋頭做事的,卻又懂得活學活用,給他點指導,事情就會做得越發妥貼。
然攻心兵法真有那么歷害嗎?且看馮異的作為。
馮異領命而去,按劉秀的授意,沿路廣布恩德,出榜安民,降者影從。建武二年十二月,關中地區發生嚴重饑荒,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象。赤眉又因補給問題退出長安,向東撤退。劉秀命破奸將軍侯進駐屯新安(河南澠池),命建威大將軍耿弇駐屯宜陽(河南宜陽),以便截擊。馮異率部與赤眉軍在華陰激戰,雙方對抗六十多天。雖然赤眉軍有五千余人來降,但戰事還是處于膠著狀態。
此時,已是征西大將軍的馮異,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計劃:暫不與敵人交鋒,卻積極發動“地下黨”,引誘瓦解敵人勢力;待時機成熟,駐屯在澠池一線的部隊攻其東翼,馮異所部攻其西翼,一戰即可擊潰之。但自受命以來還沒有任何戰績的鄧禹,急于求功,不同意馮異的計策,率部主動出擊。結果大敗,死傷三千余人,僅帶二十四名騎兵逃回宜陽。馮異率部增援,結果落得徒步逃到回溪阪(洛陽市東北),收攏散卒,堅壁自守。
鄧禹不聽馮異的話,差點連馮異的老命都答上,馮異又回到開初的按兵不動。鄧禹的幾次失敗,可以說是戰機把握得不好。赤眉既退出長安,此時可以一戰也,但鄧禹先進占長安,然后再派人追擊,戰機已逝。而當兩軍對峙時,赤眉急于求戰,按馮異的辦法,正可老其師,挫其銳,可他又急于求戰,所以失敗。但攻心兵法并不等于該打得時候不打,那不等同于馬謖,把書讀死了么。三代人的主張是“宣德化柔遠人”,遠人不來,再柔,再不來,打他沒商量,否則就要落入綏靖政策的窠套了。馮異有活學活用,所以他不是馬謖,他是云臺二十八戰將之一。
建武三年閏正月,馮異看看時機成熟,與赤眉約定開戰日期。從日出一直打到日偏西,赤眉軍漸漸不支。這時,事先扮成赤眉軍的伏兵,適時殺出,赤眉以為內訌,于是驚潰。馮異一路追擊,大破之,納降八萬余人。關中遂定。
劉秀的“攻心為上”并不僅定得關中一地,而是作為戰略決策,橫貫他的十幾年戎馬倥傯。劉秀屬于第三種人,既把握得做事的時機,又深諳謀略,終以此定得天下。
劉秀唯一相依為命的哥哥劉縯,被劉玄和他的手下大將朱鮪忌殺。建武元年,朱鮪鎮洛陽。劉秀三個月時間久攻不下,便派與朱鮪交情頗深的大將岑彭去勸降。朱鮪想投降但不敢。劉秀說:“舉大事者,不記小怨?!敝祯n負荊來見。劉秀不但親自給他松綁,還封他“扶溝侯”,傳封累世。劉秀派御史杜詩進駐洛陽,安撫民心。有將軍叫蕭廣者,縱容士兵為非作歹,被杜詩殺了。劉秀重賞了杜詩。其靈活“攻心”如此,所以來降頗眾。
解讀劉秀的攻心兵法,無不是大兵壓境,然后勸而降之。劉氏宗室劉茂在京縣、密縣一帶召兵買馬,自稱厭新將軍,部眾達十幾萬。建武元年七月,劉秀派大將景丹進剿,劉茂來降。建武二年,劉秀派吳漢進擊檀鄉一帶的農民軍,十數萬人馬來降。
此外,漢中王劉嘉(劉秀的族兄)的來降、赤眉軍皇帝劉盆子的來降,亦是這種“大兵前導,攻心隨后”的體現。劉秀待劉盆子一行人,又見他的成事氣量。建武三年,劉盆子事窮來降,獻出傳國璽。劉秀先讓早已斷糧的赤眉軍十數萬人飽餐一頓,然后搞軍演,讓劉盆子君臣見見漢軍的陣容與氣勢,要不服可以放了你們,明天再打。劉盆子手下徐宣叩頭說,早就服了,不用打了。赤眉軍遂定。徐宣、楊音最后終老故里。劉盆子晚年雙目失眠,劉秀劃撥了一塊地給他,劉盆子便終身得以收取田稅為生。
附:臣光曰41:昔周人頌武王之德曰:“鋪時繹思,我徂惟求定。”言王者之兵志在布陳威德安民而已。觀光武之所以取關中,用是道也,豈不美哉。(《通鑒》卷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