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證】 1.脾上部或下部損傷無法縫合修補者。 2.局限在脾臟某一部分的良性囊腫。 3.局限性脾內血腫。 4.脾門處的某一葉、段血管損傷無法修補,脾臟已出現界線明顯的部分脾臟供血障礙,要切除這部分脾臟。 5.部分脾臟損傷,年齡在60歲以下且重要生命器官功能基本完好,允許保留性脾手術順利進行。 【禁忌證】 1.合并空腔臟器損傷所致的腹腔污染。 2.粉碎性脾破裂,脾門處外傷或傷及脾門主要血管,或合并其他重要組織、臟器損傷,患者一般狀態不佳,需盡快終止手術者。 【操作方法】 1.術前準備、麻醉、體位、切口、探查及脾臟的顯露同“脾破裂縫合修補術”。 2.手術要點 (1)處理相應脾臟血管:脾胃韌帶切開后,如脾蒂組織不多,能分辨清血管走向及分布范圍,可循此處理相應血管;否則,可緊靠近脾門處理相應區域血管。 (2)擬切線的判斷:相應血管處理后,脾臟即顯示血運障礙及血運良好的明確界線,此處即相對的無血管平面。 (3)脾臟的離斷:自相對的無血管平面,向血運良好的健側退縮0.5cm,切開脾被膜,用超聲刀或刀柄切入脾實質,所遇血管,鉗夾離斷,用細絲線靠近健側結扎,直至切除部分脾臟,切除的脾臟放入4℃肝素鹽水中。 (4)殘脾斷面的處理:如有少許滲血,可以肝針交鎖“U”形縫合方法處理斷面。 (5)斷面的腹膜化:游離帶血管蒂的大網膜覆蓋斷面,周邊圓針細線縫合固定數針,即可達到斷面腹膜化的目的。也可采用脾被膜移植的方法處理脾斷面,即將切下來的脾放入4℃肝素鹽水中的脾臟被膜剝離下來,恰如脾斷面大小將其覆蓋在脾斷面上,周邊用絲線固定。 (6)引流:清拭腹腔無出血和無其他損傷后,用溫鹽水認真清洗腹腔,脾周放置兩枚軟質膠管引流,按低位捷徑原則引出。 【注意事項】 1.如發現有空腔臟器損傷,要放棄部分脾切除術,改為全脾切除術。術中如患者狀況較差,應迅速切除脾臟,盡快終止手術。 2.部分脾切除術中,如發現殘留脾臟有不太大的裂口,可同時行縫合修補術。 3.如具備部分脾切除的手術適應證,可根據情況行小部分脾切除術(脾上、下極切除術)、半脾切除術、大部分脾切除術。切除部分不宜超過脾臟的2/3,保留1/3可有效維護脾臟功能。 4.脾斷面的血管處理后,斷面一般出血較少,斷面應常規“U”形交鎖縫合,以策安全??p合時以肝針不吸收的7號絲線為好,打結時要松緊適度,過緊可切割撕裂,過松不起作用會導致出血,縫合后針眼出血,溫鹽水紗布壓迫片刻后多能即止。 5.分離的脾床要縫合,保留脾臟周邊韌帶組織要與胃或后腹膜固定數針,防止脾扭轉的發生。部分脾切除的切線,要注意多保留脾門的組織。 6.對保留脾塊活力如有懷疑,可在術中經莫菲管滴注0.5~1.0mg稀釋的腎上腺素溶液,幾分鐘后,如見脾塊收縮,表面呈現皺褶,說明血供充分。但此法可能引起一過性心率增加,使血壓上升。因此,心血管狀況不穩定患者禁用。 7.引流管要質地柔軟,引流端不要直接接觸脾斷面,以防損傷致再出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