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學校第二屆教育教學科研成果交流會。在一整天的會議里,大家都在聆聽、學習,象久旱的禾苗,如饑似渴地吸納著知識的甘露,會議開得很成功。召開科研成果交流會的通知發出以后,我們收到了很多申請評審的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經評審,我們從141篇論文(含教學反思、敘事研究)中評選出45篇優秀論文,從127份教學設計中評選出44份優秀教學設計,從28個課件中評選出8個優秀課件,還有兩本獲獎教材,8個獲獎課例,可見碩果累累。
“質量、吸引力、有效教學”是本次交流會的主題。眾所周知,“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舉個例子:去年我們能夠順利完成招生任務,原因很多,而其中一個原因,是辦學質量好,辦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教學質量。好的教學質量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好的教學質量的取得是要符合教育規律的,是以不額外增加學生的負擔來取得的,是不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來獲得的。一句話,好的教學質量,是以促進學生、教師以及學校的和諧發展為終極目的的。再說說吸引力。要讓課堂教學取得好的質量,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應該有吸引力。沒有吸引力,學生不愛聽的課,又何來好的教學質量呢?從以往的課堂教學質量測評結果來看,課堂教學沒有吸引力,課堂紀律差的班,
本次獲獎的45篇論文及教育敘事,其中27篇是課堂教學的探究,關注點提及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有課堂模式的構建(蘇燕霞《應用寫作課程教學模式探索》、林曉《中職會計一體化課程下教學模式的改革》),有內容整合的探討(謝軍《中職金融專業辦理基金業務課程內容整合的探索》、招廣文《我所開設的選修課——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有課堂教學形式的反思(倪穗華《凈利潤形成業務核算》、謝麗萍的《教師課堂觀察、反思》、許曉“《荷花淀》教學反思”、 梁浩彤的“交流的課堂有助于學生去體驗和感悟---《小規模納稅人往來核算》實訓課的反思),有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相聯系的探索(馮若梅《杯子外面的世界---市場營銷教學敘事的教學實踐與反思》、謝軍《讓課堂走向實踐》、盧景的《發票物語》),有教學方法的嘗試(賴軍《于游戲中尋找樂趣 于樂趣中獲取知識》、柳博的《學會創造教學場景,讓學生在做中學》。以上種種,有一堂課的啟發,有一門課程的設計。總而言之,內容涵蓋了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由此看出,我們的老師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這說明,我們開展有效教學是有基礎的,有效教學實際上就是對我們老師日常教學行為的總結、反思、歸納和升華,只要我們老師把日常教學中好的經驗加以表述,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俗話說,問題就是課題,反思就是研究、成長就是成果,今天看到老師們的那么多優秀的教育敘事,我認為這就是我們學校最好的教育科研成果。
在今天的課例介紹中,
要實現有效教學,必須從教學三個環節入手:
1、課前準備:包括教師的備課(書寫教案和教學設計),教具的準備,課堂講解練習的前期處理(試題的選擇,學生做題情況的分析),也包括學生的預習等。
2、課堂教學:重點在于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如何有效地管理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何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堅決杜絕無課堂管理(課堂紀律混亂,對學生睡覺、開小差等不利于課堂的行為視而不見),無學生情況分析,無師生互動交流的“三無課堂”。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好這樣幾點:一是學生的主動參與,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教學最核心的內涵就是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二是要有明確目標,教學應該有明確的、具體的、有層次性的、可檢測的目標;三是要有挑戰性的問題,課堂教學應該洋溢著、彌漫著一種思維文化,課堂始終貫穿著挑戰性的問題;四是深刻的體驗,讓學生在特定的年齡調用自己的學習、生活經驗,體驗學習,從而完成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并能將知識進行遷移;五是清晰的反饋,教師的教學情況、學生學習的情況要得到及時、清晰的反饋。
3、課后反饋:這就是課堂教學的反思,對作業、試卷的批改和分析。課后反饋的目的,是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及學生的疑難困惑,并予以講評、釋疑、鞏固、提高。同時對自己的課堂教學的優缺點作出實事求是和恰如其分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