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個地方,生活著20多萬特殊的漢人!
很多消失已久的漢族風俗在這里依然存在,
很多我們已經不熟悉的中古漢族文化,在這里呈現出最常態的場景;
攝影/行者
攝影/憶盧
這是一個600年的堅守、鄉愁與夢境!
在這里,六百年大明帝國軍魂仍在,六百年石頭古堡猶存,
他們說著貴州兒的南京話,讓你產生時光的錯覺。
攝影/憶盧
攝影/raby
這里就是
貴州屯堡!
一個600年前的小鎮,
一支來自江浙的后裔,
一個遠去的記憶……
坐標: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以及平壩縣、鎮寧縣一帶。
攝影/老港
攝影/吳東俊
朱元璋一聲令下,有了這個特殊的城堡。
屯堡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調北征南事件。明洪武十三年,云南梁王巴扎刺瓦爾密反叛,第二年,朱元璋派大將傅友德和沐英率30萬大軍征南,經過3個月的戰爭,平定了梁王的反叛。
攝影/行者
經過這次事件,朱元璋認識到了西南穩定的重要性,于是命30萬大軍就地屯軍。這一屯,屯出了悠悠600年的 “ 明代歷史活化石 ”。
攝影/行者
它們位于喀斯特地貌大山深處,經過六百多年的傳承、發展和演變, “ 屯堡文化 ” 因此而形,安順屯堡文化區有300多個屯堡村。它們是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遺存。
攝影/ Jacky.zou
屯堡人的建筑、服飾、飲食、習俗、娛樂方式等仍保留著大明遺風,獨具魅力。
攝影/憶盧
清幽的獨立城堡,耕讀文化
一方面,他們執著地保留著其先民們的文化個性,一方面,在長期的耕戰耕讀生活中,他們又創造了自己的地域文化。
攝影/吳忠賢
安順,黔中雄郡,阡陌縱橫,村落掩映,石墻石瓦,老屋新宅,殷實富庶,五方薈萃。
攝影/桂群高
質樸的石頭之城
屯堡民居最大的特點是石頭的廣泛應用,他們以石頭營造的防御式民居構成安順特有的地方民居風格。
一戶民宅就是一座石頭的城堡,一個村莊就是一座純粹的石頭城,屯堡是一個防御敵人的整體。
而屯堡民居就是組成這個整體的每一個細胞,既可以各自為陣,又可以互相支援友鄰,既保證一宅一戶私密性和安全感,同時又維系各家之間必要的聯系。
攝影/老港
屯堡建筑把石頭工藝發揮到極至,從高向下放眼望去,白白的一片,錯落有致。
走進屯堡村寨,所看到的是石頭的瓦蓋,石頭的房,石頭的街道,石頭的墻,石頭的碾子,石頭的磨,石頭的碓窩,石頭的缸,屯堡民居就是一個石頭世界。
攝影/gzcaoyuan
攝影/chengdulee
八字四合院
居民的建筑成四合院,既有江南四合院的特點,又有華東四合院的布局,但最突出的特點是全封閉的格局。
軍事堡壘
石頭建筑的屯堡居民,具有強烈的軍事色彩,村寨內部的巷子互相連接,縱橫交錯,巷子又直通寨中的街道,形成 “ 點、線、面 ”結合的防御體系。
攝影/ Jacky.zou
攝影/raby
靠巷子的墻體,留著較小的窗戶,既可以采光,又形成了遍布于巷子中的深遂槍眼。低矮的石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功能。
攝影/gzcaoyuan
這一切無不顯示當時戰爭所需的建筑構式和屯軍備武的思想。現在屯堡村寨中,至今殘存著許多垛口、炮臺。
攝影/美人魚ww
聽鄉音,憶江南
屯堡人的語言經數百年變遷而未被周圍方言同化,至今仍保存著北方語音的特點,可謂是600年鄉音不改。
攝影/憶盧
屯堡人的花燈曲調帶有江南小曲的韻味。
原始粗獷的屯堡地戲被人譽為 “ 戲劇活化石 ”。
攝影/世霸龍
600年的漢族服飾等文化
屯堡婦女古舊的裝束沿襲了明清江南漢民族服飾的特征。
1993年發掘的明 “荒王 ”墓出土的隨葬品中的衣服、鞋子與現在安順雷屯、云山屯一帶屯堡婦女的寬袖鑲邊大襟衣、繡花丹鳳鞋在尺寸、花樣等方面幾乎沒有什么不同。
攝影/憶盧
屯堡婦女的服飾,是民風民俗考古考察和游覽觀光的活化石,是活著的歷史。
攝影/gzcaoyuan
屯堡人的服飾,主要表現在婦女身上,她們的裝束通常是寬衣大袖,大衣袍長及膝下。領口、袖口、前襟邊緣皆鑲有流繡花紋,腰間以兩端垂于膝彎部的織錦絲帶系扎。長發挽成圓髻網罩挽于腦后,圓髻上插有玉簪、銀鏈等首飾。
攝影/gzcaoyuan
用順口溜概括起來是:“頭上一個罩罩,耳上兩個吊吊,腰上兩個掃掃(shào shào),腳上兩個翹翹”。
攝影/茗
已婚婦女的裝束,出嫁時,要把額頭的頭發一根根拔掉,圍上頭巾,白色的表明家中還有女性長輩。過去男士經常出外打仗,一出去就不知死活,女士戴白頭巾也有給丈夫帶孝的意思(稱為活孝)。現在演變為白頭偕老的意思。
頭上帶黑頭巾的婦女說明她是本家地位最高的女性,上面沒有女性長輩了,攝影/ nzq666
這是未婚女性的裝束,攝影/gzcaoyuan
屯堡女精致的花邊體現了江南刺繡的神韻,一雙尖頭的繡花鞋,透著屯堡婦女的才思,典雅而高貴。這一切仿佛有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
攝影/ nzq666
在這里,你可以聽聽最正宗的“屯堡言子話”說書,感受江南水鄉的美麗。
“活化石”地戲
這是是盛行于屯堡區域的一種民間戲曲。以其粗獷、奔放的藝術個性和深邃的文化內涵,很受屯堡人的歡迎。
屯堡美食
屯堡人易于長久儲存和收藏的食品有著便于長期征戰給養的特性。
屯堡人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但主食中的糍粑、糕粑、苞谷粑,到副食中的臘肉、香腸、血豆腐、干鹽菜、干豆豉、干豇豆、糟辣子等,無不具有可以長期存放和便于收藏的特點。
喜食辣味是屯堡飲食的特點,也是作為貴州飲食的特點,“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貴州人怕不辣”。
屯堡“軍帳宴” ,傳承600年的明朝味道。
舊州古鎮坐標:貴州省安順黃平縣西北部。
自駕:貴陽—安順舊州古鎮,全程約83.5公里,線路:貴黃高速——G60滬昆高速——貴黃公路。在天龍鎮下滬昆高速路,上貴黃公路,經路標的指引,即可到達目的地——舊州古鎮。
攝影/raby
天龍屯堡坐標:貴州省西部安順市平壩區,距貴陽市72公里。
明代江南巨富沈萬三被發配到云南,有一個兒子住到這里避難,沈萬三也到這里住了三年,之后就到貴州福泉縣上山修行至終。沈家故居至今保持完好。
攝影/憶盧
溫馨提示:
目前屯堡文化保存較完整的旅游點主要是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的九溪村,七眼橋鎮'云峰八寨'中的本寨、云山屯,平壩縣的天龍鎮。
攝影/gzcaoyuan
攝影/憶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