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園林,盛于皇宮王苑,
卻在文人筆墨里留情最久,
如今這些都被藏于綠城的青磚小院里,
這些寓情于景的園林景觀,
以及白墻黛瓦的中式建筑不僅形式優雅,
只用一抹素雅的色彩和幾筆簡練的線條,
就能用最簡潔的方式,勾勒出無限意象,
將中式園林及建筑之美表達的更加純粹,
.....
-盤點綠城的6個精品中式院落-
[綠城 · 杭州 · 江南里]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杭州憶,最憶江南里。
76戶中式院落,歇山頂結合懸山頂,
粉墻黛瓦,朱欄綺戶。
千百年來,院墻之內,
千百年前的王孫公子,而今的風流人物,
在江南里跨越時間長河,
浸潤同一抹風情韻致。
盡可在此品味茗茶,
感受琴、香、花、書四雅道,
浸染中式院落的文化魅力,
讓自己迷失在江南院落中。
[綠城 · 徐州 · 紫薇公館]
斗拱、飛檐、花窗、欄桿、駁岸、涼亭……
在這里,細部構建全部采用定制化作業,
從造型到工藝都與古法對應,
每一處細節都做到有據可依、有典可循。
紫薇公館在大空間的規劃結構上,
采用組團設置,組團內又圍合街巷空間,
就猶如田園村落般詩情畫意。
建筑單體采用傳統的中式院落布局,
將外部景觀滲透到庭院內部,
室內外渾然天成,意境悠遠。
[綠城 ·南京 · 桃花源]
南京城東,湯山西麓,
山林蒼翠,禽鳥鳴響,
微風吹拂,枝葉搖曳。
一道坊門里,書香人家比鄰而居,
中式合院別墅,
既遵從傳統禮制,又富于變化
復興傳承數千載的園林之美。
深院幽庭,
“園地為山林最勝,
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
四方圍合的庭院內,
遠離塵囂,含蓄私密。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花草隨意綠,曲徑自綿長”
綠城 ·南京桃花源,
這里藏著一個更詩意的中國。
[綠城 · 安吉 · 桃花源]
綠城安吉桃花源地處浙江安吉靈峰度假區,
院內淺山環圍交錯,
竹林綿延,茶園蔥蘢,松林茂密。
集歸隱、度假、養生、休閑、農耕于一體。
走在石板路上,站在寬寬的屋檐下,
對坐太湖石、羅漢松,
大有“半畝方塘”追求“天光云影”的意境,
“寸草有致,片石生情”,極富詩情畫意。
建筑空間立面多門窗少實墻,
不僅滿足了通風和采光,
還充分考慮人在室內也能觀景,借景,
增加人對于室外園林景觀的參與性。
簡化繁復的雕梁畫棟,統一提煉裝飾元素,
形成了符合現代審美品位的獨特裝飾風格,
既傳達了中國傳統建筑的氣質神韻,
又通過現代技藝的改進實現了功能與審美的突破。
[綠城 · 杭州 · 桃李春風]
庭院,
一種鐫刻在國人骨子里的居住形制,
一篇時代更迭中寫不厭的情詩,
白墻黛瓦,綠樹蔭蔭,有天有地,
讓多少都市人魂牽夢縈。
居所不再是冰冷的建筑,
院落外山水如詩,院墻內情濃鄰睦,
生活處處溫情脈脈。
手持一杯香茗,信步在院落之間
那些于高樓間無處安放的土地情結,
最終在這里找到了歸宿。
留戀連廊處,想來春雨飄落時,
閑坐于此,聽瀝瀝雨聲,
恰有詩圣“曉看紅濕處”的絕美意境。
跪坐榻前,提筆描花,
唯有如此,才不辜負這一生的時光清淺。
[綠城 · 杭州 · 十里風荷]
宋人柳永在《望海潮》里那一句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是杭州最具說服力的日常場景,
也是十里風荷這個名字的由來。
一比一完美復刻傳統中式建筑的工匠情懷,
福壽紋滴水瓦、檐頭花邊,
精雕細琢的裝飾線條、精致多変的花街鋪地,
取法極致,至臻完美。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盡展江南名園千百年積淀的傳統之美。
十里風荷主設計師蔣愈先生認為,
十里風荷最有價值的一個是宅,一個是園。
宅,它最能夠體現精神氣質,簡約、集約,
園,則容納了一切生活,
把中式居住方式完美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