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簡介牡丹是中國名花之一,花朵碩大,花容端麗,雍容華貴,超逸群卉,素有“花王”之稱。牡丹的根皮在中藥中叫丹皮,是具有清熱化瘀功效的良藥。牡丹原為野生的落葉小灌木,在中國大約有1500年的栽培歷史。
自唐代以來,牡丹之盛,莫過于洛陽,以“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傳于世。宋人歐陽曾賦詩句“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來稱贊洛陽牡丹。據有關史料記載,宋代的洛陽牡丹有一百多個品種,而且有不少名貴品種,其中的“姚黃”、“魏紫”,被譽為牡丹的“王”和“后”,尤為人們所喜愛。
每逢“清明”,“谷雨”時節(即每年四月下旬),洛陽市內各公園里的牡丹競放:“姚黃”金光燦燦,“魏紫”光彩灼灼,“洛陽紅”噴紅吐艷,“煙絨紫”墨里含金,“二喬”紅白斗艷,“豆綠”美如碧玉,……紅白黛綠,姹紫嫣紅,五彩繽紛,美不勝收。每年四月,洛陽都要舉行盛大的牡丹花會,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竟相觀賞,真正是“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是中國傳統的著名花卉。洛陽牡丹,品種繁多,花色奇麗,自古盛名,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譽。每年4月1日至5月10日舉辦洛陽花會,同時還舉辦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和牡丹燈會,屆時中外游人云集洛陽,花海人潮,熱鬧非凡。
傳說唐后武則天在一個隆冬大雪紛飛的日子飲作詩。她乘酒興醉筆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百花懾于此命,一夜之間綻開齊放,惟有牡丹抗旨不開。武則天勃然大怒,遂將牡丹貶至洛陽。剛強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陽就昂首怒放,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燒死牡丹。枝干雖被燒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開的更盛。
靖康年間,金軍攻破北宋京城洛陽,牡丹從此衰落.但自從洛陽牡丹享譽之后,各地慕名者紛紛前來求購,這就使得洛陽牡丹流傳全國。
建國后,洛陽十分重視牡丹的恢復和發展工作組織園林科技人員擴大繁殖,建立了牡丹花園和牡丹花壇,牡丹又恢復生機,并于1982年被正式命名為市花,同時決定舉辦牡丹花會。洛陽的牡丹已由三十多個品種發展到一千多個品種。每年清明前后,牡丹花會拉開序幕,數百萬株牡丹發蕊齊放,五彩繽紛,蔚為壯觀。使得洛陽變的更加絢麗多姿。
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李正封《詠牡丹》
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宋.沈括
嬌含嫩臉春妝薄,紅蘸香綃艷色輕。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將贈董雙成”。----唐·徐夤
天下真花獨牡丹----宋.歐陽修
邀勒東風不早開,眾芳飄后上樓臺。數苞仙艷火中出,一片異香天上來----唐.李山甫
長安豪貴惜春殘,爭玩街西紫牡丹---唐·盧綸
牡丹嬌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唐·王轂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官誰得似,可憐飛燕倚紅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李白
摩羅西域竟時妝, 東海櫻花侈國香。 閱盡大千春世界, 牡丹終古是花王。----王國維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 ----韋莊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只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白居易
攜鋤庭下蒼苔, 墨紫紅手自栽。 老子龍鐘逾八十, 死前猶見幾回開。----陸游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劉禹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