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項羽威名赫赫,稍微了解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個人物。
這位秦末漢初的名將驍勇善戰,幾乎天下無敵,他消滅了秦軍主力,創造了戰爭史的一個又一個奇跡。
而且,項羽有美女虞姬,又有寶馬烏騅,堪稱“人生贏家。”
那么,項羽的烏騅馬究竟是啥樣?這匹馬又是從而來,最后結局如何呢?
我們首先要說明的是,所謂“烏騅馬”的說法并不準確,烏騅顧名思義,這匹馬是黑色戰馬,但是,烏騅馬這個名字卻并無歷史記載,這個名字是來自小說《西漢演義》。
在真實的歷史上,項羽確實有一匹駿馬,但不叫烏騅,而叫“騅。”
項羽最后在垓下被圍,他的話是“時不利兮騅不逝”,并說“駿馬名騅,常騎之。”
以上記載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那么,什么是騅呢?《爾雅》稱:“蒼白雜毛騅。”這里的意思是青色的毛摻雜著其它顏色,或者是黑色雜毛,或者是白色雜毛。
也就是說,項羽的寶馬的毛不一定是黑色,也有可能青色或白色摻雜其它顏色的戰馬。
項羽在烏江自刎前一位江東老翁架船來救項羽,勸他過江東山再起,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拒絕過江,并說“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可見,這匹馬跟隨項羽前后五年,而這五年恰恰就是項羽從起兵反秦,到楚漢之戰,再到他兵敗身死,可以說,這匹寶馬是項羽一生軍事生涯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通過項羽對它的贊揚我們可以知道,這確實是一匹絕世寶馬,項羽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不能沒有這匹駿馬的功勞。
那么,這匹馬從何而來又去向何處呢?
要說起來,江東并不產戰馬,項羽和叔叔項梁在江東起兵,他應該不是從江東本地獲得此馬。像這種駿馬一定是出產在高緯度的地區,比如山西陜西河北北部,或者塞外,或者西域。
項羽有可能是從別人手中購買所得,也可能是從秦軍手中繳獲所得,更有可能是有人獻給項羽此馬。
這匹馬跟隨項羽南征北戰,滅掉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大秦,但是,它的命運就如同項羽的命運,項羽“五年卒亡其國”,這匹駿馬也隨著項羽的失敗而失敗,項羽最后慷慨悲歌所謂“時不利兮騅不逝”,是對這匹寶馬命運的感慨,更是對自己命運的感慨。
項羽最后將此馬賜給江東老翁,據說此馬絕世而死,也有說此馬跳江自盡你,總之,歷史上再無此馬的消息了。
項羽這匹叫做“騅”的寶馬除了有悲劇故事的意味,它的背后其實還有深刻的軍事大變革。
秦漢之際,是中國騎兵作戰大發展的時代,秦末戰亂,步兵雖然仍是戰爭主力,但騎兵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大。
而這其中,項羽就是代表性人物。項羽在彭城之戰中,以三萬騎兵突襲劉邦五十六萬大軍,殺傷漢軍十余萬,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跡。
此戰以后,劉邦認識到騎兵作戰的巨大威力,于是大力發展騎兵部隊,組建了漢軍第一支騎兵部隊“郎中騎兵。”而巧合的是,恰恰就是這支部隊最后在烏江逼死項羽。
后來,漢武帝用騎兵對匈奴,其戰法深受項羽影響,可以說,項羽是漢朝騎兵作戰的啟蒙老師。
而項羽的駿馬則在這場軍事變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從大歷史的角度看,項羽和他的寶馬良駒對這個民族是有大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