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再過些年,牧馬人這個族群將會從山丹馬場,甚至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文|柴立仁
牧馬人每天早晨8點備馬,趕到草場把馬群趕到河邊飲水,然后再趕回草場,每天循環兩次。多日的干旱,冬季的草場在馬群經過時總是一路風塵。
為數不多的牧馬人一個月的工資只能開到946元,在夏天三個月的旅游旺季,可以通過給游客牽馬賺取1小時60元的外快,1年的外快也就是3000-5000元左右。
由于海拔高、風力大,雪和沙一樣打在臉上會微微痛,且睜不開眼。大雪覆蓋了牧道,牧人跟丟了馬群,并且迷失了方向,等風力小了些之后,他隱約聽到了馬群的聲音。
清明節前后,馬一場場部附近的草場發生了兩次草原火情,都是因為老百姓上墳所致。長期干旱,加之平均每天四五級的風,稍有不慎就引燃了一片枯黃的草場。
這是馬四隊的牧馬人的宿舍。牧馬人當班的那兩天,牧人會選擇留宿在離家8公里外的宿舍。這間宿舍是上世紀60年代建起的土木結構房屋。
2013年3月5日上午,馬場晴空萬里,突如其來的黑風沒有任何征兆,山丹馬場一場遭遇一場“沙塵暴”。當地人稱“黑風墻”。城墻高的黑風墻與藍天白云形成鮮明的對比。
牧馬人有自己的專用“騎馬”。他們會精心照料騎馬,給它們吃最好的草料。騎馬可以享受到梳理毛發、單獨的馬圈。夏天旅游旺季開始,牧馬人會牽出自己的騎馬供游客騎玩。
山丹軍馬場這朵絢麗的花只有3個月的花期,水草豐美的景象只有每年的678三個月。冬天要長達6個多月。而傳說中的“萬馬奔騰”的景象,如今只是一段歷史。
牧馬人的工作沒有休息日,馬群每天都要飲水吃草。牧馬人兩天放馬,兩天負責給馬圈放草料。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熬老了兩代牧馬人。
近30年,肅南縣、山丹馬場境內的祁連山草原過度放牧,沒有休牧制度,導致草場退化嚴重。草原有的狍子、鹿、普氏原羚數目急劇下降。這次在馬一場發現的數目不過二十多只。
當年身名顯赫的“山丹馬”是歷朝歷代的軍馬,如今山丹馬場沒了“軍”字號,這些馬匹淪落為旅游景點讓游客騎玩觀光。甚至成為了“肉馬”賣到新疆去抽取馬血清。
在一場馬一隊的辦公室陳舊的辦公桌、燒煤的爐子,還有這雙10年的軍用棉手套。牧馬人說:以前歸軍隊管理的時候,會發放衣裝、馬鞍等生產工具,現在放馬的馬鞭都得自己做。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