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說:“從第一個電影,我就把女人當做神來拍,我仰視女人,這是我的理想。”
在《邪不壓正》里,姜文做到了,他給觀眾呈現了尤物一樣的女子:
一個是許晴,一個是周韻。
50歲的女人沒有婚姻,沒有孩子,被家庭和工作人員寵成公主,在影片中“認真勾引 ,認真失身”
嫵媚的個性,性感的臀,許晴的美,美得脫俗。
40歲的女人,15歲參加選美,
央戲畢業就和梁朝偉搭戲,第二次與姜文合作后便成為他的妻子,
不拍裸戲不拍激情戲,甘愿成為大導演背后的女人,
悉心顧家,照顧兩個兒子,周韻的美,美得大氣。
這樣的許晴被馮小剛這樣的老炮兒寵著,被高曉松捧著,
這樣的周韻被姜文護著,被幸福眷顧著,
她們的完美降服了一個又一個有才華的男人,她們的完美也幾乎是每個女人都羨慕的。
卻不知,她們的完美成就,
并不只是來源于美好的嬌顏,
也不是源于她們的原生家庭,
更不是源于她們背后的男人,
而是她們都是聰明的女人,懂得適時的依賴和示弱。
許晴說:“我慢慢就依賴上他了”,她口中的他正是一個當紅小生。
周韻說:“我名氣不大,也不想做獨立女性”。
懂得示弱,適時依賴,是這兩位尤物身上共有的特點。
但這樣的示弱和依賴并不是將自己的無力暴露,更不是在生活和感情上依附于某個人而無法獨自生存。
而是,非常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不能做的是什么,不想做的是什么。
她們示弱得可愛,依賴得可人,不是輕易妥協的人。
“我要的男人就是要深情,我要的愛情就是要神韻,我感受不到就不行。”
許晴知道自己無法像普通人那樣,在適合的年齡結婚生子,會被人們議論是不食煙火的人,但她也知道這就是自己追求的,想要的愛情始終捍衛。
在許晴的戀情中,有一段繞不去的過往,當時的她愛上了一個博士生,這是她想要的男人。
他談吐得體,知識淵博,她喜歡聽他講哲學,也喜歡和她探討人性,靈與肉的結合,本該是美好的愛情。
然而,這位博士生在之后下海經商,有一個天他的一個客戶打電話來詢問他是否認識周潤發夫婦,他想都沒想直接回答說認識。
就是簡單的一句話,讓許晴決定結束這段愛情。
當眼前的男人變成了為了顏面俗不可耐的小男人時,許晴明白這已經不是自己想要的愛情。
在許晴看來想要的愛情得不到并不是失敗,而是一種坦然接受,示弱是為了讓自己從不背離最初所愿所想。
同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周韻,也許在婚姻愛情中比許晴來得幸運,
這也是為什么她的身上總有一種強大的定力,讓人羨艷。
出道二十多年,作為演員的她沒有成為鞏俐、章子怡那樣的揚名海外的國際明星,也沒有像現在的流量小花楊冪、趙麗穎那樣贏得足夠的關注。
她說在事業上她沒有的就是沒有,她接受這樣的一種落差。
“如果我什么都不是,那就不是吧。選擇之后,我也不會后悔”。
她也明白在事業上,她的成就不如自己的愛人。
相差15歲周韻和姜文,他們的每一次出場都驚艷四座,一個才華橫溢,一個氣質佳人。
所有人都認為這樣的愛情會出現不平衡的時候,周韻卻說:“從不覺得自己比姜文差”。
“如果我是姜文的附庸者,那會很麻煩。兩個人在根上,必須是平等的,在生活上,要是互補的”。
周韻承認自己的弱點,也承認自己在感情中有所依賴而不是依靠,
所以才有了姜文那一句霸道總裁式的告白:
“我不是萬人迷,而是周韻的one 人迷”。
看清自己的弱勢,清楚自己的方向,堅定內心,是一個人成為完整的人的前提,當這些都在有著美好外表的周韻和許晴身上時,她們變成為了尤物,并不是足夠完美才能成就這一切。
示弱和依賴,在某種程度上讓她們成為了尤物,但也正是如此,示弱和依賴明顯得,成為她們的致命弱點,
周韻因此沒法成為知名演員,許晴因此也沒法成為擁有美好婚姻的家庭主婦,但這一切又何妨?
也許普通的我們,不能擁有許晴的臀周韻的唇,卻可以平靜的接受自己,然后像許晴說的那樣做自己的公主,
許晴說:“公主病一定不是公主得的病,在我們的時代,我不認為有一個真公主,愛你的人他一定認為你是公主,我在我愛的人心里,我也是公主。”
像周韻說的那樣:“活出你想要的樣子吧,有些東西不能妥協,妥協了就特別沒勁”。
女人三十、四十、五十從來都不是一個坎,適時的示弱和依賴,也許就是成為尤物的開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