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蔬菜存在感極強,完全無法忽略:菜市場里、田間地頭、地上長的、樹頭冒的、水里漂的、山里生的,到處都是,一茬接一茬,既好看又好吃。踏青郊游,賞花之余,往往免不了討論“這個好像可以吃,那個確實很好吃”之類的話題,真是無限春光在餐桌。
春天,反正吃就對了。不用迷信山生水長的野菜,光是菜市場這一季賣的節令蔬菜就已經吃不完了。
從嫩綠、茶綠,到翠綠、深綠,和春天的顏色一樣,春天蔬菜的顏色也是漸變的,但這種漸變并不是遞進關系的,而是同時存在的。經常逛菜市場的人,即使沒有到郊外踏青賞花,也能從一攤一檔的蔬菜里感受到一整個春天的風味。
菜心是大部分地方都能享用到的春季恩物,通常與菜薹聯袂上市,某種意義上來說,兩者也可以合為一類。
連著菜心上開出的小花,一起清油薄鹽的炒一盤,整個過程都會是清爽溫和的:洗菜的時候,握著一把菜心,要輕輕緩緩的沖洗,力氣稍大一點,嫩莖就折了,這種專屬于春天的嫩會讓人心頭顫顫。清新的菜味會一直不斷縈繞在鼻尖,淡淡的若有似無,但是有一種興興頭頭的春天的干勁在里面。
下鍋的時候,油一熱,菜一下鍋,春天的味道就不再克制的全部跑出來了,一個廚房都是菜的清香味。這些噴涌而出的味道一開始會很濃烈,有強烈的苦夾雜著嗆味,也有春天特有的甜味在里頭,但慢慢的就都沖淡了,成為屋子里天然的清新劑。
這個時候再一看鍋,菜都已經服服帖帖的躺在鍋底了,只消撒上鹽,炒勻,就可以撈出裝進盤子上桌了。最先被掃光的菜,一定就是這一盤。
天天吃菜心不會膩,一個是因為它清爽,一個是因為菜心的味道在整個春天都有著緩慢的易察覺的變化,常吃常新。
初春的菜心,初來乍到,帶點羞澀,表現在味道上就是有著微微的苦味,當然也因為蔬菜品種的不同,而苦得各不相同。
這個時候,把過于苦的菜心焯水以后,淋醬油撒鹽吃,就不錯。因為初春菜心嫩得不像話,所以焯水幾乎就是上去下來這么一涮就成了的。一鍋水已經變成了青綠色,濃重的苦味撲鼻而來,不令人討厭反而讓人沉醉,撈起來的菜心小小一把,三兩口就吃完了,苦味還有,但那是讓人嘴饞的苦味,吃著碗里的想著菜市場里的。
仲春的菜心,已經習慣了一種長勢和味道,苦味褪去,清甜當道,菜汁豐盈,撐得起略微強壯的莖稈,握在手里有了扎實的感覺,可以掐著吃了。
這個時候的菜洗干凈,順手掐成小段清炒最好,就像剛才所描述過的那樣,少許鹽少許油就蠻可以了。再有就是丟幾段干椒和姜蒜熗鍋,吃起來帶著糊辣糊香的味道,過癮。
暮春的菜心,足夠穩定老成,菜薹粗壯,葉子越發肥厚,清炒、炒臘肉、五花肉吃都不會出錯。
臘肉事先用溫水泡軟刮洗干凈,擦干水分,連肥帶瘦切成薄片,菜心直接擰成段,太粗的用刀切一下也沒什么。油鍋一熱,就放上干椒和花椒粒激出香味,再放蔥白和老姜絲少許,接著放臘肉薄片,翻炒翻炒翻炒,注意火力不要過猛。
把臘肉炒到微微起卷,把炒出來的肥油倒掉一些(炒其他菜的時候用),將瀝干水的菜心菜薹(薹多一點葉少一點更好)呲啦一聲倒進熱油鍋里,翻幾番,嘗嘗咸淡、熟否,該加就加,得嘞,起鍋上桌!那味道......我就不形容了。
春天,實在太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