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博大精深,具有豐厚的傳統美學基礎。而來自寶島臺灣的文學,除了師承傳統外,又多了點清新韻味,一直深受大家喜愛。
像蔣勛、林清玄、簡媜、張曼君、白先勇、席慕蓉等等,構成了臺灣散文界的半壁江山,也滋養了無數華語文學的真誠讀者,今天不妨來感受一番。
01
曼妙柔情:席慕蓉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
席慕蓉本名穆倫·席連勃,以《一棵會開花的樹》改編的《求佛》讓她的名字響徹海峽兩岸。
她寫愛情、寫鄉愁、寫時光、寫生命中的摯愛真情,充滿女性感情的細膩文字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著名主持人汪涵更曾在節目中朗讀過她的詩歌:繁花落盡,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聲音。一朵、一朵,在無人的山間輕輕飄落。
身兼畫家與作家的席慕蓉,文字中經常加入對花卉的描寫,她的文字看起來華美,而不流于濫情。
她的作品中,也經常流露著古老東方哲學的韻味,看似充滿禪意的字句。其中雖然盡顯典雅之氣,但又不時帶點蒼涼之影。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那么,我要用多少次回眸才能真正住進你的心中?——席慕蓉《回眸》
臺灣著名詩人痖弦,更曾評價席慕蓉:“現代人對愛情開始懷疑了,席慕容的愛情觀,似乎在給現代人重新建立起信仰。”
或許是身為女性的原因,席慕蓉的文字總充滿情感,無論是她的散文或抒情詩,讀起來都能感受到她濃厚的深情。席慕蓉充滿感情的文字,體現了中國文學的柔情曼妙。
02
美的傳播者:蔣勛
山河平靜遼闊,無一點貪嗔癡愛,而我們匆匆忙忙,都還在路上。——蔣勛《路上書》
蔣勛身兼畫家、詩人、作家,雖然他繪畫學的是西方藝術,但出生于歷史古都西安的他,文字作品中總充斥的中國傳統的古典之美。他筆下的文字,就好似現代藝術與中國古典的交響曲。
水作精神玉作魂,空山月下淚挹痕,夢中繁華夢中過,不落人間一點塵。——蔣勛
蔣勛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蔣勛認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而自己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作家三毛更曾評價道“蔣勛是個懂美的人”。
蔣勛以美麗的文字和繪畫,闡釋生活之美與生命之好。他的小說、散文、詩、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作品等,深入淺出引領人們進入美的殿堂。
我愿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我愿是繁星,舍給一個夏天的夜晚;我愿是千萬條江河,流向唯一的海洋;我愿是那月,為你再一次的圓。——《愿》蔣勛
蔣勛長久以來從事傳統文化傳承工作,蘇東坡及紅樓夢,更是他一讀再讀的經典名作。正因為如此,在蔣勛所寫的美麗詞藻中,我們依舊看見其中流淌著中國文化的瑰麗,在文字間看見中國文學的力與美。
03
犀利健筆:簡媜
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簡媜《水問》
簡媜自稱“無可救藥的散文愛好者”,其散文題材從鄉土、親情、女性、教育、愛情,到城鄉變異、社會觀察、家國歷史、生老病死,相當多樣,著有《水問》,《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等作品。
一朵花開出了天涯,一盞燈圍捕著穴暗。暮色漸漸崩潰下來的時候,我聽見自己老去底回聲,爬上黎明。——簡媜《舊情復燃》
簡媜犀利多元的筆鋒獨具個人特色,寫作風格辭藻華茂、設喻獨妙。
在鄉村長大的她,筆法新穎又蘊含著傳統古典的唯美,字里行間也不難見到鄉間那種純樸、親切之情,作品如出水芙蓉般清新脫俗,獨樹一幟的文字是為公認的臺灣實力派女作家。
每一樁生命的墾拓,需要吮取各式情愛的果實,凡是虛空的滋味,人恒以內在的潛力去做異次元的再造。——簡媜《女兒紅》
簡媜心思細膩、思考敏銳,而自幼喜歡讀書的她,更是充分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隨,因此她的作品既新潮前衛,又不失傳統之美,在她的犀利的文字中,我們看見了中國文學的清新脫俗。
04
溫情典雅:張曼娟
與青春恍然相逢的剎那,我看見了歲月的慈悲。——張曼娟《青春并不消是,只是遷徙》
張曼娟自從 1985 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之后的三十余年里她陸續了散文、小說等各種作品數十部,如《海水正藍》、《你是我生夢的缺口》等,為現今華人地區最具知名度與最受歡迎的華文女作家。
荷塘里的月色如何,我已經記不得了,但我還記得糖罐子里的甜蜜,還有那個渾身棱角卻仿佛溫柔和善的自己,那么不好愛,卻還有人愿意愛。——張曼娟
張曼娟的文字優美典雅,更有人稱她的文字,有令人心馳神移的內在魅力,讀起來如沐春風,如嚼橄欖。
林清玄曾稱:“張曼娟的文字與思想如實、明白,澈如水晶,與沛然的萬物相映,無需隱藏也無所顯露”。
每一次揮別與擁抱,每一次呼喊與狂笑,竟都是相同的韻律。——張曼娟《緣起不滅》
張曼娟的細膩文字,藏著溫暖真摯的感情,她的筆下雋永的字句,總讓人感到悸動,在她的作品中,我們似乎能飽覽中國文學的典雅。
臺灣雖然占地小,但由于復雜的歷史背景,臺灣的文學創作可說是相當多元。從清朝的宦游文學,到百年前的日語文學,以及近代的懷鄉文學、鄉土文學及原住民文學等,十分多樣。
此外,臺灣文學的獨特之處,還在于作家不會時在文字中加入臺語、客語、原住民語,讀起來十分具有趣味。透過閱讀臺灣名家的作品,不僅能了解寶島這塊土地的文化,更能在當中找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華美。
這一次,中信出版社集結了臺灣從上世紀 40 年代以來,跨越 60 年的名家散文精品,匯編成了《華語文學 60 年散文精選》。
全套書一共三冊,收錄百篇以上出色臺灣作家的優質好文章。不僅有蔣勛、林清玄、簡媜、張曼君、白先勇、席慕蓉等文學大家的精品,也有李進文、黃春明、呂政達等作家感人至深的作品,將臺灣文學全景式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歲月慈悲》一冊中,記下白先勇、齊邦媛、席慕蓉、余光中、張曉風等文學名宿,因戰亂被迫從大陸輾轉漂流到臺灣,面對突如其來的分離,他們在異鄉中以寫作撫慰自己悲痛的心。
他們所寫下的“懷鄉文學”,書寫漫長歲月里的仁慈與悲憫,每篇皆是影響華人世界的真情散文。
《生命大美》一冊,由蔣勛、林清玄、平路、袁瓊瓊、周芬伶等生活智者,呈現孤獨生命里的沉思與本心。
他們把情思寄托山水之間,用美麗的文字描寫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字字句句顯現中國文學之美。
《人生從容》一冊,簡媜、張曼娟、駱以軍、韓良露、鐘文音等文壇大家,述說簡單生活里的幸福與思念。不管是隨遇而安還是逆流而上,只要能夠從容自在,便是人間好時節,他們的文字里,充斥對自我價值的探討,以及他們對生命的從容態度。
如果您也對臺灣作家感興趣,不妨在《華語文學 60 年》系列套書中,一同來體驗乘載了中國古典美麗的臺灣文學吧。
??長按掃碼購買??
本文插圖為 Lee Kyutae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