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三個基本能力
德國的哲學家費爾巴哈說過,人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要使自己幸福。我寫此文的目的,是想用簡單明了的方法使自己獲得更多的快樂,如果您按照這三個方法做了,就能把幸福感大大提高。
幸福是個大題目,但是不意味著不能通過努力,得到多一點兒幸福,此文是在心理學理論背景下的實踐型文章。
首先什么是幸福呢?很多理論在討論它,我說幸福,就是一種不郁悶,有點兒知足的狀態。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在一個信仰倫理嚴重缺乏的社會中,人們被紛紛擾擾的事物所誘惑,而感受不到陽光,正能量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正像一句名言說的,人的生活不需要很多,而永遠滿足不了的是自己欲望。所以我說,在生活中,往往是因為潛在的欲望,期待太高,太多,太亂,所以就不快樂。好像在生活中,即使是吃飽喝足了,該安靜的時候,內心也難有安寧。天天抓狂,抱怨,郁悶,焦慮,憤怒,恐懼的活著,但是,您如果按照我說的三個方面去努力,幸福感就會大大改善。
下面我們開始從三個方面說;
一,隔離負能量的能力
心理學把人的意識叫客觀心理,它會思考,推理,潛意識是主觀心理,它沒有思考分析能力,會全盤接受意識暗示的信息,它是一個比意識大幾萬倍的大倉庫,積存著我們所經歷的幾乎所有事情的深層記憶,包括三歲以前自己記憶不起來的事,潛意識用這些記憶控制著我們的情緒,它是我們情感的發源地。
那人的心靈是怎么工作的呢?意識對外界事物去分析選擇~然后對潛意識形成暗示~潛意識被暗示后,不分析的接受去控制人的情緒。它還控制人的消化,內分泌系統等等,從而影響人的身體狀態。潛意識服從于人意識的暗示,潛意識沒有好與壞的分析能力,自己沒有主張,這些分析工作都是意識干的事。當意識不斷的向潛意識暗示后,潛意識只做出接受暗示后的反應,對任何暗示一律平等。
所以,我們平時在意識層面,就是你在生活林林總總的事物選擇上要留意了,你總是選擇好的,潛意識就總是得到正能量的暗示,它控制的情緒就會積極的多,人的身體也會相對正常的工作,人也容易開心起來。反過來,如果你總是去關注那些不好的爛事,抱怨,或者喜歡從負面去看問題,潛意識得到的暗示就是消極的,它控制的情緒就會在低潮的層面活動,可能還會有便秘,內分泌紊亂出現。負性暗示多了,你想讓自己高興一下,潛意識會“說”,對不起,你平時干嘛來的,我高興不起來!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總是開心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除外其它身體,心理疾病原因)。
所以,按照心理學主流認知學派的理論,從哲學的兩分法看問題,任何事情它都有兩面性,意識層面的思維方式要學會自我保護,強迫自己多從積極的角度去體驗任何事情都具有的積極的感受,學會隔離,回避那些負面的事情,負面情緒的影響。這是我們開心的基礎心理保證。長期堅持隔離了負能量,開心也就變的容易了。
二,強迫自己行動起來制造小幸福
按照心理學主流行為學派的做法,幸福不幸福,不要天天思考,而是要動起來,行動起來幸福就有了,聚焦了當下小幸福,未來的大幸福就有了。
首先你要確認,在此時此刻,做此事是容易做到的,做你期待的所謂大事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你就把心放下來,把精力放在眼前事情的滿足上,比如(你可以根據你的情況行動);
1.比如早晨醒了,你讀點兒喜歡的文章,以心理學,人生哲理類為最好,不要翻來覆去的在朋友圈,那里沒有你期待的東西,也少看什么成名發財的信息。
2.如果你錢容許,就強迫自己花10錢,或者自己做點,制造一個有點兒情調的早餐,一份早餐,一杯早茶,咖啡牛奶,要知道,它,不僅僅是吃飯,而是情調生活一天的開始呢!你還要知道的是,美國總統和英國首相也就這樣,你還有什么不安心呢?!
3.白天如果是工作,你該沏上一杯茶,認真的工作,并告訴自己,現在,不論是當年喬布斯還是比爾蓋茨都只能這樣度過工作的時光,所以你自己該踏踏實實的度過上午。
4.午餐后,如果條件可以,建議你來個午覺,這從生理上說,很重要。
5.如果你不一定按照固定時間工作,手頭又沒有必做的事,勸你不要想來想去干什么了,去在陽光下暴走,當然如果去爬山,海邊,湖邊,農莊的大自然中也不錯,重要的是走出去,做簡單可行的事。
6.沒有必做的事,無聊的時候,你可以強迫自己去咖啡廳,酒吧,看看書,看看人,要知道去公共場所,不僅是辦事,還有看風景,看人,這在心理學中本身就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刺激大腦活躍起來產生快樂素,那里比你在家一定會感覺踏實。
7.你還可以,拉下臉來,多點兒接納之心,約上幾個沒有攻擊性的朋友聊聊天,那種積累了很多負能量滿嘴抱怨和喜歡指責攻擊的人(這往往是他們自己在生活中受到挫折的表現),你應該遠離,因為他是期待你當垃圾桶給他帶來“幸福”。
8.你該有個愛好,比如琴棋書畫,音樂詩歌,寫寫字,彈彈琴,它不在你有多高水平,而在于你越玩兒越比自己原來有境界,人有嗜好的趣,說明你的人生,從物質滿足,上升到了第二個精神生活的階段。總體說人生有層次;1.物質滿足,2.琴棋書畫等嗜好的精神生活,3.有信仰。人要有追求,不在于成功而在享受有成就感的過程。
以上說的其實是一個原則,不要沒事瞎琢磨,按照自己的條件,要學會強迫自己,有空就行動起來,走出去,聚焦當下,做一個容易做到開心的事,制造幸福。
三,用專業方法解決已有的心理情緒
我們的社會消費理念落后,帶來了各種幸福的困擾和障礙。我們會經常看到有很“成功”人自殺的報道,讓我們很奇怪,他們一定不缺幾千塊錢去做心理疏導,為什么會讓心理問題積壓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呢?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人費勁全身力氣,花幾百萬買房,花多少萬買衣服,胡吃海塞,弄的三高(血脂,血壓,血糖)很高,可就是不舍的花幾千塊錢去做心理疏導,直接獲得釋放后輕松的狀態。因為我們落后的觀念中還是重物質,輕精神,所以期待用物質消費解決心理的問題,其實這是一條不可能的死路,所以錯誤的方法就導致了問題沒有解決,壓抑著,隱藏著,越來越重,甚至最后不是自殺,就是抑郁,或者活在有房,有錢,有名牌服飾,有山珍海味,更有煩惱,就是沒有幸福的日子中。
我們同時還可以看到,發達國家的理念,一個真正的中產階級必須有兩個顧問,心理顧問,財務顧問。那我們該怎么辦呢?很簡單,有了心理問題,不要積累,盡早找靠譜的專業人員解決,這是家人朋友聊天所替代不了的。
想寫的簡單點兒,還是說了不少,其實您可以知道了這三個方面,直接去做就好了。我操這個心是為了您多點兒幸福,如果你感覺他會有用,期待您把它轉給更多的朋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