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這本書,看了一遍,回頭再讀兩遍。
看完了,有一個感覺,比如我們研究院現在做的V2X業務,我們仿佛就沒有看清楚本質,所謂的躬身的入局,更多的應該搞明白V2X業務的底層技術邏輯、業務邏輯及產業發展邏輯,這些東西是需要研究院管理層必須要搞明天的事情,也就是要看清楚我們目前我們做的工作的本質。
沒有做筆記整理,把自己覺得有價值的語句摘抄如下,與大家共享:
1、企業不成功,可以找各種原因,但最終的根源一定在管理者身上(以前一位老同事總結更簡單,企業表現出來的所有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管理的問題)
2、關于埃隆馬斯克說的第一性原理:可以看到,所謂第一性原理,就是從本質出發,抓住本質,層層推演,找到可行方案。而抓住了本質,如果還能堅持從本質出發,那么,有限的資源就能夠創造出最大價值(看清了本質,注意力就會關注本質,最后達到注意力就是事實的結果)
3、從更長的時間維度看問題,盯住不變的本質,強調底層邏輯,持續為本質投資,強悍執行。
4、貝索斯看清了電商能力本質是“更低的價格,更快的物流,更多的選擇”,他無視投資人、媒體及華爾街的各種噪聲,在亞馬遜前期虧損的時候不為所動,持續為本質投資,才贏得了亞馬遜的而地位(相信京東持續為物流投資也是看清楚了這個本質)(所貝斯:我常被問一個問題“在接下來的10年里,會有什么變化”,很好被問到“在接下來10年里什么是不變的”,其實,你需要把你的戰略建立在不變的事務上)
5、從問題到能力的進展循環模型(AMDGF):認識事務--看透本質--推演規律--指導實踐--復盤提升(復盤,實現問題--能力的進化,作者單獨有本書叫《復盤》)
6、每一個事物都有其內在的與現象相對的本質
7、巴菲特的理念是價值投資,索羅斯的理念是價格投機,從認知角度看,二者都是關于股票的認知,其實是一樣的,沒有高優低劣,也無所謂正道旁道;他們賺的錢都是一樣的,先認知到的人賺后認知到的人錢。
8、認識事務的7維度模型(doctors):定義--形狀--起源于歷史--目的與作用--結構與關系--原因與關鍵因素驅動--對應事務
9、以定義對于事物的精確描述,再加上形狀對事物的豐富描述,我們就可以對事物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知。
10、結構和關系許多時候決定了事物的本質。
11、有一個研究表明,你是你最親密的5個朋友的平均值,不管是財務還是智慧。
12、思考要有框架,波特五力模型、SWOT、波士頓矩陣都是我們思考戰略時候的框架,如果沒有這些框架,制定戰略時我們只能瞎想了。
13、巴菲特說,炒股就是做生意,看企業的生意好不好;索羅斯說,炒股就是看情緒,在情緒轉折點之前接介入,在情緒起來出局;德魯克說,管理的本質在于行而不在于知;陳春花說,管理的本質就是提升效率。
14、“價格高,頻次高”的模式不能持久,因為會吸引其他競爭者進來;市面上最終只存在兩種模式“價格高,頻次低”和“價格低,頻次高”。
15、資金是股市的本質,在中國A股市場,想賺錢,只有以一種方式:賺股價向上波動的錢,只有資金進來才能把股價推高,資金是故事的關鍵驅動因素,也就是股市的本質。
今天分享到此,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