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價的上漲,房子逐漸成為了一個永遠不缺熱度的話題。原本房子在中國老百姓心中就具備著“神圣”的地位,隨著房子價值的不斷上升,其地位更是無可比擬。如今房價之高大家有目共睹,無論投資者還是住房剛需者都將主要的家庭財富放在了房產上。也正是因為房產具有不可小覷的價值,父母名下的房產過戶成了令人傷腦筋的問題。“生老病死”是人生必有的經歷,人終究會有離開世界的一天。在西方,人們對生死比較坦然,一般年邁的父母都會提前立遺囑,確定好資產分配問題。中國則不然,受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影響,有些父母認為提前立遺囑“不吉利”;有些父母怕因資產分配問題引起子女不滿,造成家庭矛盾;還有些父母怕子女得到財產后,不再孝順,最終自己“老無所依”等等,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中國父母一般不會選擇提前分配財產。
但房產作為價值最大的資產,在老人生前辦理過戶和離世后辦理過戶可是天壤之別。現實中,子女因為過世父母房產的分割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屢見不鮮,有些比較復雜的還跑出個七大姑八大姨出來爭奪房產。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和減輕子女的經濟負擔,提前了解一些房產過戶知識意義重大。當前,父母可以通過生前贈與過戶、生前買賣過戶和離世后遺產繼承過戶三種方式將自己名下的房產過戶給子女,根據最新規定,房產過戶父母生前辦和離世后辦費用差異大,別小看。
接下來,我們以一套總價值300萬元、100平方米的“滿五唯一”普通住宅為例進行說明:
方式一:父母生前贈與過戶
父母生前將房產通過贈與的方式進行過戶涉及的費用主要包括:契稅3%、評估費0.25%、公證費1%。
按照例子,需繳納契稅:300萬*3%=9萬;評估費:300萬*0.25%=7500;公證費:300萬*1%=3萬,共計127500元。房子的價值與所需繳納的費用成正比,特別是在熱點城市,房價畸高,選擇贈與過戶并不可取。
方式二:父母生前買賣過戶
很多朋友一看到買賣就覺得這是一場交易,產生的費用肯定比贈與多,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父母生前通過買賣的方式實現將房產過戶給子女,產生的費用主要分以下幾種情況:
增值稅:房產不滿2年需繳納房產價值的5.6%,滿2年免繳;
契稅:滿五唯一且面積小于90平方米的住宅需繳納房產價值的1%,90平方米以上的需繳納1.5%;非唯一住房則需繳納3%;
個稅:普通住宅需繳納房產價值的1%,非普通住宅需繳納2%;
登記費:80元。
按照例子,父母生前買賣過戶需繳納契稅:300萬*1.5%=4.5萬;個稅:300萬*1%=3萬;登記費:80元,共計:75080元。可見在同樣的條件下,父母生前通過買賣的方式將房產過戶給子女比贈與更能節省成本,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方式三:離世后繼承過戶
在中國父母離世后以繼承的方式實現房產過戶是比較常見的方式,具體原因前文已經提及。這種過戶方式無需繳納諸如契稅、評估費、個稅等大額費用,一般只要花費幾千元的公證費、登記費,辦理手續也相對簡單。但如果老人未曾立遺囑或子女較多,在房產分配過程中容易引發糾紛;另外,如果子女名下已有房產,繼承父母的房產后如果要將房子轉售,需要繳納20%的個稅,也就是價值一百萬的房產,就需繳納20萬的個稅,這非常不劃算。
綜上,雖然以遺產繼承的方式實現房產過戶花費的成本最低,但如果沒有遺囑難免有不必要的麻煩出現,而且如果名下已有房產要轉手需繳納20%的個稅,這成本非一般人能夠接受。另外,不排除遺產稅有推進的可能,一旦遺產稅實施,那房產繼承后再轉售的費用將更高。因此,如果子女將來有將父母的房產出售的打算,以買賣的方式實現過戶是目前成本最低、最靈活的方式。當然,如果子女繼承房子后沒有轉售的可能且父母已立遺囑,那還是選擇繼承最劃算。朋友們,如果是你們,會選擇哪一種過戶方式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