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女士,2005年移居澳大利亞悉尼,從事精算行業。幾年前,悉尼的一位瑜伽老師向她介紹了新國學[1]。2019年,梁女士參加了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的新國學經典視頻課“千古絕學——皇冠瑜伽”。
2022年3月12日至13日,儒家經典公益課——陽明心要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辦。為了參加本次課程,梁女士從悉尼驅車13.5小時來到了布里斯班的課堂。本文是她的分享,現發布于此,以饗大眾。
1
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使命
文/梁輝
注:
[1]“新國學”由著名學者潘麟先生創立。2012年,出于對時代現狀的回應,潘麟先生撰寫了《新國學宣言》一文。在文中,先生總結了當今時代的頑疾,剖析了東方傳統文化為何沒有受到重視的深層原因,闡述了國學的含義和主要特征等重大問題。新國學之“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格局視角之新,見地內涵之新,傳承方法之新。
第一,格局視角之新。新國學從世界的眼光和格局來理解東西方文化,認為東西方文化的關系如同般若智慧(先天智慧,與生俱來,凡圣無二)和經驗智慧(后天智慧)的關系。東方文化側重于般若智慧,重視內在的生命實踐,最終發展出促進人類內解放的各門學問,如心性之學等;西方文化側重于經驗智慧,重視經驗智慧的積累和總結,最終發展出促進人類外解放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般若智慧和經驗智慧兩者之間的關系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缺少任意一個,人類文明文化都無法順利發展。由此可見,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關系并非是此消彼長、勢同水火,而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般若智慧和經驗智慧的提出,圓滿解決了東西方文化長期存在的難題。
第二,見地內涵之新。新國學的核心內涵是生命科學。在絕大多數人的觀念中,東方無科學,因為科學就等于西方的自然科學。若以西方的自然科學為標準來衡量,東方的中醫、氣功、瑜伽、易學、儒學、道學、佛學等都不是科學,它們的生存權就會被剝奪,其后果非常嚴重。這種觀念已經被證明是極其偏狹和錯誤的。只要這種文化偏見不打破,弘揚東方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東方文明就會成為空談。生命問題一直是人類的核心問題,而以中印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在探索生命真相方面的努力足以成為一門媲美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問。研究生命外在的對象可以成就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對生命本身的研究也可以成就一門學問——“生命科學”,如儒家“明明德”即是這樣的學問。現代學院派也有“生命科學”這一提法,但究其根本,實質上是自然科學意義上的“生命體科學”,并未進入生命問題的核心。唯有東方的學問才真正進入生命問題的核心,儒、釋、道、醫、易等皆是從不同的角度闡釋生命的真相。
第三,傳承方法之新。新國學指出,東方傳統文化的核心在于道統傳承,而非表面意義上的學統傳承。道統是東方文化的靈魂,沒有道統的東方文化只剩下軀殼。道統傳承主要是通過師徒之間的生命傳承來實現的。近代以來,中華文明的道統中斷,學統也岌岌可危。若要復興東方文化,必須重拾道統,而道統的重建仰賴于尊師重道傳統的恢復。東方生命研究院正是以師徒授受的道統方式傳承東方傳統文化,經過數年的實踐,已經獲得了初步成效。
[2]潘麟:《〈大學〉廣義》,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第251—252頁。
[3]同上。
[4]“十六字心傳”釋義為:經過長期而持續的身心修養與實踐,“惟危”的“人心”被切實而有效地凈化、升華而回歸于“惟微”的“道心”之中,完成了由人向圣的升華,徹底而圓滿地實現了人生的核心價值與意義——實現終極關懷,實現生命(“道”或曰“道心”)內含之真善美的全然彰顯(或曰“覺醒”),完成了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使命與責任。參見潘麟:《〈中庸〉心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