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月1日北京市的戒煙令正式實施,我國正逐步開始推動公共場所的全面禁煙。在全國150多個頒布實施公共場所禁止吸煙規定的城市中,北京成為第一個把禁煙范圍擴大到所有餐館、辦公室的城市。
據一份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吸煙人數為3.5億,另有5.4億人遭受被動吸數煙危害。
| |
|
然而,專家認為,禁煙“僅靠罰款遠遠不夠”,加強吸煙的疾病知識的宣傳才能起到更好的禁煙效果。
吸煙行為也是病
吸煙行為于近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生活方式疾病。在肺癌患者中,吸煙者的患病率是不吸煙者的220倍。一組醫學數據顯示了吸煙與重大疾病的關系:大多數死于肺癌及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者均為吸煙所造成。其中,患有支氣管癌或肺癌的病患中,有98%的人每天抽一包煙且持續超過20年。
此外,吸煙會大幅度地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吸煙者患有致命的、缺血性心臟疾病的可能性約為從未吸煙者的兩倍;而罹患致命的主動脈瘤的可能性則為四倍。約有17%的人因吸煙死于缺血性心臟病,而10%的人因吸煙死于中風。
然而,有過戒煙經歷的人都知道,吸煙容易,戒煙難。單純憑借個人意志力,很難戒除煙癮。那么,吸煙緣何會成癮?
尼古丁成癮是禁煙難元兇
香煙當中有4000多種有害物質,其中包括: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亞硝胺,放射性物質等。其中一氧化碳和煙焦油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而尼古丁是導致成癮的主要成份。
通常在人們心目中煙草中的尼古丁是引起疾病的罪魁禍首,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它不是煙草中特有的化學成份,更不是疾病的致癌元兇。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許多蔬菜都含有尼古丁,如土豆、菜花、茄子、西紅柿等。
北京朝陽醫院院長王辰介紹,尼古丁實際上是一種興奮劑、是強成癮藥物,它的成癮機理與吸毒完全一樣,只是程度略輕而已。研究發現,人們吸煙時,香煙中的尼古丁會瞬間進入血液,使大腦內神經系統產生一種快樂激素,它能夠緩解緊張、抑郁、煩燥等精神狀態。吸煙者會對這一感覺產生強烈記憶。隨著持續地、長期攝入尼古丁,大腦神經系統會對尼古丁的刺激產生依賴。這就是吸煙者對香煙上癮的主要原因。所以當因戒煙或吸香煙的數量減少引起的尼古丁消失時, 就會出現戒斷綜合征,其表現為一系列不良癥狀,包括心理癥狀(如注意力無法集中、易怒、渴望吸煙以及進攻性)和生理癥狀(如頭痛、頭暈、出汗以及便秘)。
因此,尼古丁對人體最大的危害在于它的強成癮性。長期吸煙可使人體對尼古丁產生依賴性,機體活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低下,并由此造成多種器官受累的綜合病變。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明確將尼古丁依賴定義為一種慢性、高復發性精神神經障礙疾病,并確認煙草是目前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如何有效地緩解煙癮、實現科學戒煙,并進一步推動社會全面禁煙呢?
一線戒煙藥物-尼古丁替代療法(NRT)成為禁煙的隱性推力
研究證明單純靠意志力戒煙的成功率僅為5%, 而專業戒煙藥物進行輔助治療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尼古丁替代療法是由WHO推薦、目前世界上最科學有效的一線戒煙方法。二十多年前,這種戒煙方法發起于歐洲,九十年代初進入美國市場。是WHO推薦、美國FDA批準、并經循證醫學證實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少而輕的藥物戒煙方法。
王辰院長介紹,采用尼古丁替代療法戒煙,它的治療原理是,以非香煙的形式,提供部分原來從香煙中獲得的尼古丁,而治療量的尼古丁遠遠低于從香煙中的獲得量。既減輕戒煙時出現的戒斷癥狀,提高戒煙成功率,又避免了因吸煙產生的有害物質對身體的毒害。
在尼古丁替代療法應用初期,由于擔心尼古丁制劑的安全性,它只作為處方藥物使用。但經過長期臨床使用觀察,它的藥物不良反應很輕,且不會形成對尼古丁制劑依賴,故部分產品現已作為非處方藥進入市場。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戒煙愿望吸煙者約為50%,而這其中17%的人有強烈的戒煙愿望。無疑,這也將使得公共場所禁煙能夠得到有效的貫徹。去年在中國上市的尼派® 尼古丁透皮貼劑可使吸煙人的血漿尼古丁濃度維持在煙癮發作值以上,從而降低機體對尼古丁的渴望,逐漸緩解煙癮;通過12周從大劑量遞減到小劑量的使用,減輕尼古丁的生理依賴,避免了戒斷癥狀的出現,最終達到徹底戒煙的目的。該產品現已在包括英國、德國、美國、瑞士等二十多個國家上市。
專家表示,通過使用專業戒煙藥物進行輔助治療,并且隨著控煙力度的加大以及對吸煙疾病的宣傳,公共場所禁煙將不再成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