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他們將獨立地面對未來的社會,面對一切問題。我們不能給予孩子未來的一切,能給予孩子的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當我們真正給予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時,就等于給予了孩子未來的一切。
教會孩子解決問題
人生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要學會解決問題,因為人們無時無刻都在經歷著碰到問題、思考方法、解決問題這樣反反復復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有些人選擇更積極地去面對各種問題,有些人卻選擇逃避、退縮,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會導致不一樣的結果。孩童時期同樣也會遭遇生活、社交等問題,同樣也在解決問題。因此,需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他們樹立正面的人生態度。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有一天,斌斌邀請了好朋友貝貝到家里來玩,兩個人玩了一會兒就發生了爭吵,原因是斌斌搶貝貝的玩具。于是媽媽出面干涉了,可能會問是什么原因,也可能不問青紅皂白就將自家孩子責罵一頓。
“你們應該要和平相處,不應該吵架。”
“你們要輪著來,一個人玩完再給另一個玩。”
“你是小主人,要讓著客人一些,不然人家下次不來玩了。”
“你要學會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
“搶可是不對的噢,要好好地跟貝貝講。”
……
這樣的情景你是否比較熟悉呢?
例子里存在什么問題
在這個例子里,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是的,都是按照大人的思維、評定標準來幫助孩子思考,解釋了他的行為后果。這樣的代勞有用嗎?孩子真的聽進去了嗎?真的有所觸動嗎?答案顯而易見,這樣的無用功我相信所有的家長都做過,包括我自己,這好像是老天賦予我們教導孩子的方式。
如何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呢?那就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學會解決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從而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這樣做的原因又是什么?
1.首先要幫助孩子認識問題
“斌斌,你們之間發生什么了?到底怎么回事?”耐心傾聽孩子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孩子可能會回答:“他先拿了我的玩具,我再搶回來的。”“你當時為什么一定要拿回來?”試圖了解更多的信息,可能孩子會講出更多,你就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2.接著嘗試理解孩子的感受
試圖讓孩子體會別人的感受。“你搶玩具之前是什么心情?”“我特別生氣。”“媽媽能夠理解你的心情,不然你不會無緣無故地搶他的玩具,那你搶了他的玩具,你會覺得他有什么樣的感覺呢?”“……我想他也很生氣。”
3.引導思考解決的辦法
“你生氣,貝貝也生氣,那你能想一個你們都不生氣的辦法嗎?”
4.最后讓孩子思考解決辦法的后果
讓孩子思考解決方法的后果,鼓勵孩子想出更多的辦法來。孩子可能會提出一兩個方法,“我可以請他給我。”“那樣的話可能會發生什么呢?”“他會拒絕。”“那你還能想出其他的辦法嗎?”“我可以說服他,他玩這個玩具那么久了,我可以拿更能引起他注意的玩具,來換他手里的玩具。”“好主意,你想試一試嗎?”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想的辦法可能不是很好,但請千萬不要正面打擊,委婉地告訴他們可以想個不同的辦法。
一定要記住,是孩子而不是大人必須要解決此類問題,大人若做了消防員去撲火、急救,此類事情就會層出不窮地上演。把重點放在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去思考,久而久之,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強。不論是碰到學習上還是生活中的各種難題,他們都會有勇氣去挑戰,有信心去解決,有技巧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