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長不看版
一般成年人至少每周完成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快走、游泳騎車)和兩次肌肉強化運動(舉重等)。
我們都知道運動有很多好處,那么怎樣的運動量是合適的?只用散步或快走的方式進行健身是否可行?今天我就來講講這兩個問題,并介紹如何防止運動過量。
簡單來說,運動可以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有氧運動:包括騎自行車、跳舞、快步走、游泳等等;
第二種是肌肉強化運動:對各種不同部位的肌肉進行刺激,像舉重、俯臥撐,仰臥起坐、拉力帶鍛煉(如果沒有設備,還可以用一些家庭用品代替,比如用瓶裝水、罐頭作為負重的道具);
第三種是骨骼強化運動:這類運動往往包含較多的跳躍等會與地面碰撞的動作,對骨骼會產生一定的刺激。
很多人不清楚如何分辨運動強度,其實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
如果你在運動的過程中基本能夠連續說話,這就算是中等強度運動;
如果你說一兩句話就不得不停下來喘氣,這就屬于高強度的運動。
?
很多科學證據表明,即便是較低水平的運動,也有助于促進身體健康。
長期適量運動的好處:
1.助于改善免疫系統功能,緩解精神壓力,降低結腸癌等腫瘤風險,對心臟也有好處。
2.提高睡眠質量,對于提高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判斷能力也有幫助,而且還有助于降低抑郁癥風險。
3.降低癌癥風險,最明顯的是結腸癌和乳腺癌。
4.此外還有一些研究顯示,運動可能有助于降低子宮內膜癌和肺癌的風險。更何況,運動毫無疑問會改善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人們大多覺得運動多多益善,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就是如果運動強度過高,可能反而更容易感冒。
這背后最主要的原理是:劇烈運動會導致免疫功能暫時下降。身體為了保證自己的運動消耗,會產生一些激素,這些激素有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進而導致人體對感染的抵抗能力下降。
?
根據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2008年的《身體活動指南》,對于不同年齡的人群,有不同的健康建議:
對于6到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
建議每天進行60分鐘或者更多的體力活動,其中大部分是中等或者劇烈強度的有氧訓練,而且每周至少應當有三天參加一些高強度的體力活動;
對于一般成年人(18到64歲):
建議每周至少進行兩個半小時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次運動至少堅持十分鐘(如果短于這個時間,效果會差一些)。
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比如快走)也可以替換成75分鐘劇烈有氧運動(比如跑步)。此外,每周至少兩天進行一些抗阻力的訓練,例如俯臥撐、仰臥起坐和舉重。這種肌肉強化運動應該是針對一些主要的肌肉群,達到力竭(很難再做一次),每個動作8-12次重復作為一組,至少做1組,為了更多好處可以做2-3組。
個體差異
比如具體到我,我一般是周末陪陪家人就不安排鍛煉了。每天爭取4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跑步機或橢圓機),精神飽滿的時候進行力量訓練。
但是,人和人之間還是會有較大的差異,訴求不一樣方案也不一樣。比如要想減輕體重,鍛煉的強度大概是每周3到5次有氧或者是抗阻力的肌肉訓練,每次30到60分鐘。跑步、跳繩、籃球、網球這種活動都是可以的。
?
如今走路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運動方式,畢竟它風險低,簡便易行,需要的工具比較少。
那么,走路究竟應當怎么走?走多少?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議,普通人應該每天保證至少6000步的活動量,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的手機或者手環的記步數據。比如我現在很少出門,大約每天走3500步左右。要是出門走一走,走到一萬多步還是挺容易的。
如果按照一般權威機構的運動建議,每周至少五天每天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那么就得快步走大約半個小時。大家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延長走路的時間,并且每周安排兩天的力量訓練,有條件的還可以配合一些身體平衡方面的訓練。總的來說,我們還是更建議采取多樣化的運動方式。
如果因為身體條件、時間安排之類的限制,難以堅持走路,可以考慮一些其他的運動方式,比如瑜伽墊上的活動。
?
我最近也讀了很多介紹如何養成良好習慣的書,發現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想讓自己養成習慣,最好先設定一個很小的目標,堅持每天進行。
比如走路,你不要急著給自己定下一個每天半小時或者一萬步的運動目標,你就先每天走個五分鐘。五分鐘的時間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沒有什么問題的,而且當你走了五分鐘之后,你自然而然會想要走更多的路,這就增加你的運動量了。如果你能堅持兩個月,每天都能走五分鐘,你的運動習慣自然而然就會養成了。
其他的運動計劃也可以參考這種方式,從一個小目標做起。
其實對于多數人來說,運動越多越好,因為大多數人還遠遠沒有達到運動過多導致危害健康的程度。
1.勿標準太高,強度太大:
有些人對自己標準定得太高,比如動不動就采取馬拉松的訓練模式,那這對健康的損傷是會很大的,有一種疾病就叫過度訓練綜合征。有些人甚至會因為運動強度過大,患上橫紋肌溶解癥,這會對腎臟造成較大的損傷。還有,如果是運動員級別的訓練,有些人確實會發生貧血。
2.高強度運動后的休息很重要:
為了防止運動過量,建議在進行高強度的耐力訓練后,一定要注意充分休息。如果你發現靜息狀態下的心率也比較高、心率的恢復速度比較慢或者是心情煩躁,可以把運動時間相應減少一些。
要注意自己是否有過度疲勞的感覺,身體能否很快恢復,肌肉是否非常酸痛,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如果你這一天運動量非常高,那至少要休息一天之后再運動。
?
1.平時保證飲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比例適當,主食要吃夠,至少占飲食的三分之一。可以控制一下空熱量食物(維生素礦物質含量低,都是熱量的食物)的攝入,盡量少吃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較少的高熱量食物。
2.注意自己的精神壓力,有的人壓力很大,甚至導致了失眠等問題,最好就不要進行過于激烈,容易導致疲勞的活動了。
3.如果你本身已經患有感冒等疾病,一般就不建議再去鍛煉了,會有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風險。
4.這里也提醒一下,有些人平時狀態還好,卻容易在鍛煉后出現流鼻涕等癥狀,這可能和運動的環境有關,比如有花粉或者是冷空氣刺激。這種情況最好去耳鼻喉科就診,也可以去變態反應科做一下過敏原的檢查。
總之,每周保持適量的運動是對健康非常有幫助的一種生活習慣(大多數現代都市人更需要擔心的是運動不足,而不是運動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