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值得認真思考和回答。
客觀來說,名著一般都是“文學書”,它不像實用書那樣,一二三條給你列好。而是需要我們自己去“領悟”。
這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了。“領悟”這倆字很宣化。怎么才算是領悟到了呢?又怎么算是沒領悟到呢?
所以,你必須得“做點什么”,才能讓自己覺得,還是讀了點書的。
01
筆記,是一定要做滴
無筆記,不讀書。一起不做筆記的讀書,都是在耍流氓。雖然,我也是個老流氓。哈哈。
不過,這里的筆記,其實分為兩類:
第一類,就是你讀的時候,寫寫畫畫,讀到哪個章節,很有感悟,就標注一下。這也是我們傳統意識里的筆記。但這種筆記,是很零散的,都分布在了各個不同的章節里。所以,推薦第二類筆記。
第二類,讀完一本書后,系統做筆記。這樣的筆記,往往是你對整本書的思考、感悟。這樣系統化的學習,才是真的提升自己哦。
02
重讀,也是必須滴
你先問下自己,有哪本書,讀過第二回了?肯定很少吧。因為,人們往往認為一本書第一回讀完就可以了,干嘛還要讀第二次呢。
但是,那也要分什么書。一般的快餐書、暢銷書,其實讀一讀就好了,也很少有值得你二次回顧的。
但咱們讀的可是“經典名著”啊,那是人家花了幾年才寫出來的好書,我們就匆匆忙忙的一遍讀完啦?這也太對不起前輩大作家的心血了。
所以,多讀幾遍,相信每一次讀,都能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因為每次讀,你都能看到不一樣的內容、故事、情節,也會收獲不一樣的感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