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一個熱衷于飯桌社交的民族。
聯絡感情,要請客吃飯;遠出外歸,要請客吃飯;托人辦事,更要請客吃飯。甚至有事兒沒事兒,隔三差五也要請客吃飯。
請客吃飯,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兒。
一啖一飲、嬉笑言談,莫不是感情融洽和交情深厚的見證,即是生人,三杯兩盞下肚,也就稱兄道弟、不甚親切了。
請客吃飯,好處良多,自然就有人猛撲進去、著力鉆營。
有人升官發財,要請他吃飯,巴結逢迎、早攀高枝;有人登科及第,要請他吃飯,潛力股、早投資;有人交游廣闊、人緣極好,也要請他吃飯,多個朋友多條路、佛腳不能臨時抱。
吃頓飯,就是緣分;碰個杯,就是交情。一旦有事相求,方便開口,別人也放不下面子一口回絕。
人情世故,做到這個份兒上,似乎為人處世就多了幾分輾轉騰挪的余地,大有一股“廣交天下英雄豪杰”的氣勢。就是平時侃大山,一句“我跟那誰誰一起吃過飯”也能自我感覺倍增身價,讓人刮目相看。
人若天真如此,也是一種境界了。
熟人和朋友,其實是兩個物種。低頭不見抬頭見,打個招呼,混個臉熟,那是熟人;非志同道合,非義氣、興趣相投,或者相互器重,便算不得朋友。
熟人的場子是開放的,朋友的圈子卻是封閉的,想要從熟人跨界變成朋友,那是有門檻的。
想混飯局擠圈子,那是不現實的,畢竟請客吃幾頓飯就能融入的圈子,大概只有丐幫了。中國人的飯局,從來都是個毫不含蓄、十分露骨的名利場。
一輪敬酒,無非虛假客套;二輪敬酒,大家互給面子;三輪敬酒,看誰位高權重、財大氣粗。
你的社會地位,全在酒桌風向上了。你若不夠角兒,即便做東,陪客們也能分出誰是主客、貴客,見風使舵、溜須拍馬,絕不會出半點兒差錯。
有人被眾星捧月,就有人被眾人冷落。別人那兒是推杯換盞、三斟五斟,放眼過去都是笑臉相迎、點頭哈腰,好不熱鬧,你這兒一人飲酒醉,個中滋味,也只能冷暖自知了。
都是出來混的,何必自討沒趣?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圈子層級相近的人,也不必經常請客吃飯。偶爾敘舊尚可,胡謅胡侃一番,海吃海喝一通,席終人散、各歸天涯,有事打聲招呼、透個風兒,同事照應,同學相幫,同鄉相助,酒肉穿腸過、情在不言中,不致疏遠即可。
至于酒友、飯友、牌友之間,請客吃飯,無非牛皮吹上天、酒水喝到吐,有利于廣結善緣,卻有害于錢包儲蓄,實實在在的敗家子,更是毫無必要。
請客吃飯,委實不是普通人投機取巧的門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廢柴,蒼蠅都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