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
今年的清明有些冷。氣候有些反常,但也不是沒有先例。六月尚有飄雪,何況四月乎?
通常說,清明總是和雨絲相關的。但實際上,清明時節,有雨紛紛,無雨亦紛紛。非關風雨,關乎心境也。
在很多人眼里,清明似乎總是和祭祖掃墓聯系在一起。不過在古代,清明之前還有一個寒食節,只是后者已被前者吸收了。
據傳說,春秋晉文公重耳流亡期間,介子推曾割股為之充饑。重耳歸國為君后,群臣皆有賞,獨介子推不愿受封而攜老母隱居于綿山。
后來,晉文公親至綿山請介子推出仕,然而后者不愿為官,躲避更深。一怒之下,重耳下令放火焚山,以逼迫介子推出山,結果介子推與母親被燒死柳下。
事后,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而下令在這天不準生火只吃冷食,即所謂寒食節由來。
當然,割股也好,燒山也罷,都是一種說法,并不怎么美好。如唐詩人孟云卿所云:“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笔谴艘庖病?/span>
竊以為,寒食之意,意在節約防奢,譬如江西風俗,大年初一不起火、只寒食,最起碼當天不能再做新菜。其意無他,一則節儉之意,一則有助消化。
因為南方風俗,大年三十是吃得最豐盛的一頓,食多傷胃,居安思危啊。
到唐宋以后,寒食節似乎與清明節逐漸合二為一了,因為兩宋尚有寫寒食者,此后則多寫清明而不寫寒食。
其中原因,恐怕也是因為寒食于清明不但日期接近,而且其功能也接近吧!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清明既有祭奠掃墓之哀思,同時也別有踏青之意。踏青,就等同于春游嘛,是一件開心的事。
我有很多年沒有回老家掃墓了(自從上大學后),但小時候掃墓的情景,歷歷在目。在我看來,清明掃墓更像是族人的踏青和家族史的普及教育,也給族人間交流提供了機會。
每次清明掃墓,總是全族出動(女眷卻不參加,小姑娘例外),而墓地通常選在向陽之所。清明時節,空氣清新,萬物復蘇,陽光撒在身上,溫暖柔和,一切都顯得如此的生機勃勃。
不用等走到山腳下,大片大片的杜鵑花已經漫天遍野,映山紅之別名,實不虛傳。而且,杜鵑花瓣是可以吃的,稍稍有些微微的甜意。杜鵑花有深紅,有淺紅,甚至還有白色及淡黃的,無論何種,可以任由采擷而不必擔心有人責罰。
此時的山野,早已是春風徐徐,鶯飛草長。滿山都是高高低低的各種灌木,枝條上長滿新鮮的葉子和毛茸茸的嫩芽。就連腳下的草地,也是翠綠欲滴,茂盛得讓人不忍踩上去。
到了墓地,大人除草壓紙錢,小孩采花編花圈或隨意大鬧。長輩則說說閑話,談談墓中人的輩分和關系,也是一種家史的普及。
待到墓前打掃干凈、插香敬祝后,大人燃放鞭炮并燒紙錢,孩童則須在墓前跪拜,三叩首或九叩首,卻也有講究(具體我卻不記得了)。一處了,則往另一處,記得墓地有四五處。
途中,若是餓了,可以吃點冷食如青團等。這些我們卻不要吃,因為此時已有野果,有酸甜可口的羊奶子(我們叫它“豬婆奶”)、鮮艷甜美的樹莓(我們叫它“泡泡”,學名為蓬蘽),還有甜絲絲的茶耳茶包,等等。
此外,路上野花也很多。雪白的野薔薇不必說了,山腳路邊到處都是,一股清香之氣。此外,印象深刻的還有攀援而上的金銀花,黃白相間,黃的艷麗,白的純潔,香氣撲人,而且還是入藥之材。
以上這些,都是小時清明節的美好回憶。曾憶否?
以下選取十首清明詩,請君共賞。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此斷非風雨,乃亂由心生??芍^借酒澆愁愁更愁。)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說是寒食,批的卻是裙帶關系。)
清明 北宋.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無花無酒,興味蕭然。卻還記得新火一事。)
風箏 清.曹雪芹
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
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紅樓夢中,好詩甚多。說曹雪芹為一詩詞大家,亦不為過。)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清明含郊游成分,由此可知。)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明·滿城風絮一層紗 佚名
滿城風絮一層紗,寂寂青山不見家。
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間孤月映梨花。
(以上兩首,均帶梨花。梨花對清明,不僅應景,而且應時。)
清明日對酒 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人生除生死外無大事,如能看開,即另創一新天地。不過,很多人謂之看開、放下,僅自我安慰與欺騙耳。如無機緣巧合,誰能真看開生死?。?/span>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 唐.韓偓
往年同在鸞橋上,見倚朱闌詠柳綿。
今日獨來香徑里,更無人跡有苔錢。
傷心闊別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料得他鄉遇佳節,亦應懷抱暗凄然。
以上是 詩詞系列 的第 8 篇作品,更多請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