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我最新創作的中華五千年歷史順口溜,也可以勉強稱之為押韻古詩,讀之朗朗上口,行云流水,我與之取名為《興衰之鏡》。這次推出的是上半段,從有史以來到五代十國,后半段會在隨后推出。有請大家細細品味,斟酌推敲,如有任何問題,歡迎隨時批評指正!
興衰之鏡(上)
堯舜禹啟夏商周,東周列國組春秋;
五霸輪值三百載,戰國七雄征不休;
秦王贏政大一統,連起長城防敵偷;
陳勝吳廣揭竿起,劉邦項羽爭出頭;
武帝衛霍擊兇奴,王莽篡位后劉秀;
黃巾起義引三國,魏蜀吳滅被晉收;
八王之亂后五胡,南北朝代共計九;
楊堅建隋兒敗家,大唐王朝統九州;
太宗世民治盛世,武氏則天不甘后;
安史亂后朝廷弱,五代十國馬燈走。
以下是分句釋意:
興衰之鏡(上)
堯舜禹啟夏商周,
堯舜禹都是古代賢明的首領,當時華夏民族都是以部落形式存在,并沒有朝代,三位首領均是以禪讓的形式推選下一代首領,而禹上臺后,給部落起名叫夏,并且死后將國王寶座傳給自己的兒子,改禪讓為世襲,從此開始有了朝代。而啟字在此為雙關,一是開啟,二是禹的兒子名字剛好叫啟。夏朝持續約470年,亡于夏桀;商朝持續約554年,始于商湯,亡于商紂;周朝始于周武王姬發,約275年后,周朝都城鎬京被攻破,周幽王被殺,這段周朝史稱西周。
東周列國組春秋;
西周被滅后,周幽王之子姬宜臼即位,遷都洛陽,史稱東周。由于先前實行的分封制,各諸侯國逐漸發展壯大,形成封國強、朝廷弱的局面。大的諸侯國有晉、秦、楚、燕、齊、宋等,小的諸侯國更多,這些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一起組成春秋時代。
五霸輪值三百載,
幾個諸侯國先后有賢明國君將國家帶入強盛,做了各諸侯國的盟主,他們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春秋時代由東周遷都洛陽開始至晉國分裂、戰國開始,持續300年左右。
戰國七雄征不休;
晉國分為韓趙魏三國后,戰國時代開始,戰國七雄分別是:韓、趙、魏、楚、燕、齊、秦,而這也正是他們滅亡的先后順序。各國之間相互征伐、連年征戰。
秦王贏政大一統,
在公元前221年,秦國紛滅六國,一統華夏,秦王贏政做了皇帝,即秦始皇。
連起長城防敵偷;
秦始皇統一華夏后,實行一系列舉措:將分封制改為郡縣制、車同軌、書同文、量同準、錢同幣、建驪宮、焚書坑儒等,還將之前燕、趙等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并且加固加長,筑成萬里長城,抵御長城以外強敵--兇奴。兇奴長期有游牧為生,沒有固定地點,時常來偷襲中原。
陳勝吳廣揭竿起,
由于秦朝兵役、徭役很重,即使是在路上趕路期間延誤工期也是死罪,很多人被迫起義反抗,陳勝、吳廣就是其中之一,他們都是農民,沒有武器,就把竹子削尖了當作武器來用。
劉邦項羽爭出頭;
秦朝苛政,讓各地起義勢成燎原,之前戰國時代各國貴族后裔相繼起兵復國,劉邦、項羽漸漸成為最強的兩股勢力,劉邦為漢王,項羽為西楚霸王,二者一較高下,最終劉邦在垓下戰勝了項羽,建立漢朝,即為漢高祖。
武帝衛霍擊兇奴,
劉邦之后的漢文帝、漢景帝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減輕百姓的負擔,國力漸漸強盛起來,為之后抵御強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漢武帝時期國富民強、后強馬壯,武帝開始派衛青、霍去病等大將打擊兇奴,將兇奴打散南北分家,南兇奴與漢朝通好,成為華夏一族,北兇奴逃往遙遠的西北。
王莽篡位后劉秀;
漢朝末年,外戚王莽漸漸把持朝政,獨攬大權,先被身為太皇太后的姑母王政君封為安漢公,后四處造假,捏造他天命所歸的“證據”。公元8年,王莽篡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持續約15年。后被劉氏宗族子弟劉秀起兵推翻,劉秀登基稱帝,建都洛陽,仍然叫漢朝,史稱光武帝。在位期間施政得當,國力漸強,得“光武中興”美名。王莽篡位之前的漢朝稱為西漢,劉秀建立的漢朝稱為東漢。
黃巾起義引三國,
東漢到了末期,佞臣當權,社會動蕩。張角創立太平教,多年之后,教眾多達30余萬,看時機成熟,便盡起教眾反抗朝廷,由于每個人都在頭上裹一塊黃布作為標記,又稱作“黃巾軍”,他們的反抗也稱為“黃巾起義”。朝廷為剿滅黃巾軍招兵買馬,各處英杰趁勢起兵,滅黃巾后開始了你爭我奪的相互攻伐,最終演變為三足鼎立之勢。
魏蜀吳滅被晉收;
三國分別是:位于北方、占據天時的北魏、位于西南、占據人和的西蜀和位于東南、占據地利的東吳,最終曹氏建立的魏國被司馬氏奪取,改國號為晉,后相繼滅了西蜀和東吳,統一天下,史稱西晉。
八王之亂后五胡,
晉武帝司馬炎傳位于呆頭呆腦的兒子司馬衷,朝政被皇后賈南風把持,司馬家族的其他宗族子弟與賈氏奪權爭戰,之后又自相殘殺長達十六年,史稱“八王之亂”。而此時五個臨近的外族--兇奴、羌、氐、羯、鮮卑,趁機相繼侵華,建立政權,多達16國,史稱五胡亂華。公元316年,兇奴攻陷長安,俘虜晉帝,西晉滅亡。最后氐族人苻堅統一了北方,建立了前秦政權。
南北朝代共計九;
公元317年,司馬氏宗親司馬睿在建業稱帝,史稱東晉。苻堅欲統一中原,于公元383年進攻東晉,結果在淝水之戰大敗而回,此后開始南北分治。北方出現北魏政權,后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再后分別被北齊和北周代替,共5個朝代。南方相繼出現宋、齊、梁、陳4個朝代,南北朝時期共有9個朝代。
楊堅建隋兒敗家,
北周重臣楊堅登基稱帝,建立隋朝,后滅了南朝的南陳后,統一了中國,史稱隋文帝。楊堅為人節儉,立法森嚴,為選拔人才,創立了科舉制度。他的二兒子楊廣為早日登基,害死了已立為太子的大哥楊勇,后又謀害了父親。即位后不理朝政,生活放蕩、荒淫無度,大肆修建宮殿。為滿足自己的私欲,將其父建造、用來運糧的運河拿來玩樂,命民眾在河道兩岸拉起龐大的船隊供其游玩。后在一次外出征戰中被部將所殺。
大唐王朝統九州;
隋末各地起義風起云涌,唐國公李淵順勢起兵,后于長安稱帝,建立唐朝。早在夏朝時期,禹就將天下分為九個州,分別是:梁、雍、豫、揚、荊、徐、青、兗、冀,九州一直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
太宗世民治盛世,
到了唐朝二世,李世民登基坐殿,執政期間,文治武功盛極一時,國富民強,社會風氣達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地步,同時打敗了游牧強敵-突厥,消除了外患。多少唐代名詩均是出自這一時期。由于年號為貞觀,史稱“貞觀之治”。
武氏則天不甘后;
李世民后,原為那一時期的小宮女武曌,獲得了新皇帝--唐高宗李治的愛慕,封為嬪妃,后又封為皇后。高宗死后,武曌大權在握,在多人反對無效的情況下,登基做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自稱武則天,并改國號為周。她在位20余年,病重之際,大臣們擁立高宗的兒子李顯即位,即唐中宗,唐朝得以延續。
安史亂后朝廷弱,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這代,貴妃楊玉環非常受寵,其兄楊國忠也在朝中得勢。楊國忠與大將安祿山不和,激發了矛盾,加上其他多方原因導致了安祿山與其部將史思明兵變,將大唐引入戰亂,社會動蕩,國力衰退,兵變長達數年。叛亂消滅后,全國有眾多節度使,各自為政,朝廷里邊也是奸臣當道,皇帝昏聵,皇權幾乎名存實亡。最后有個叫朱溫的軍閥,乘亂起兵,攻入長安,逼迫皇帝遷都洛陽,后又迫使唐帝禪位,建立后梁,唐朝滅亡。
五代十國馬燈走。
之后,社會再次進入紛亂的年代,各個政權、國家像走馬燈似的稍縱即逝,在約54年的時間里,出現了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十國:吳、南唐、閩、吳越、前蜀、后蜀、楚、荊南、北漢、南漢。
創作此詩的目的,是想以輕快、明了、簡潔的方式呈現我中華文明發展之路、興衰榮辱,更希望大家能以史為鑒,承前啟后、繼往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