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的時候,要做微量元素檢測!生病要做微量元素檢測!打疫苗時候要做微量元素檢測!甚至是幼兒園入園時,微量元素檢測也是必須的!
檢測缺什么就補什么,有問題么?有!問題就出在“微量元素檢測”上。媽媽口中的微量元素檢測不是2013年就被叫停了嗎?怎么還有如此多的寶寶被檢查呢?
這份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的文件說的很清楚:微量元素不宜作為常規的體檢項目,尤其是針對6個月以下的嬰兒!
人體由50多種元素所組成。根據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同,可分為宏量營養素和微營養量素兩大類。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稱為宏量營養素,它們在人體中的需要量很大;另外一類如礦物質、維生素等稱為微量營養素,它們在人體中的需要量相對較少。
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鋅只占人體總重量的百萬分之三十三,鐵也只有百萬分之六十。微量元素雖然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多,但與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關,對人的生命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每種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
1、缺鋅:厭食,生長發育慢
表現:食欲降低是嬰幼兒缺鋅的早期表現之一。缺鋅的孩子味覺減退,對酸、甜、苦、咸分辨不清;生長發育遲緩,身材矮小,體重不增;抵抗力差,反復感冒或腹瀉;易患復發性口腔潰瘍;缺鋅還會損害孩子的味蕾功能,出現厭食。
富含微量元素鋅的食物:生蠔、山核桃、扇貝、口蘑、香菇、羊肉、葵花子、豬肝、牛肝等。
正常飲食的寶寶,鋅的含量已足夠維持身體的需要,不需要單獨補鋅。只有慢性腹瀉、長期偏食、挑食、早產兒、營養不良的小朋友,可以適當的補充鋅、鐵、維生素A、維生素D。
2、缺鐵:貧血,注意力下降
表現:缺鐵性貧血對于兒童的健康影響非常嚴重,重度缺鐵性貧血威脅孩子的生命。缺鐵會損害兒童智力發育,使嬰幼兒易激動、淡漠,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還可造成兒童、青少年注意力、學習能力、記憶力異常。鐵缺乏的幼兒,鉛中毒的發生率較無鐵缺乏的兒童高3—4倍。
富含鐵的食物:動物性食物,如肝臟、血和瘦肉;豆類、綠葉蔬菜、紅糖、禽蛋類。對于半歲以下的寶寶,建議媽媽堅持母乳喂養,因為母乳的鐵吸收率高達70%。
鐵的缺乏引起貧血的小孩,或者是早產的寶寶、多胎、雙胎的寶寶是需要特別補充鐵劑的。
3、缺鈣:發育不良
表現:鈣是兒童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之一。快速成長中的嬰幼兒需要量相對更大,如果日曬少,同時維生素D的補充不足、慢性腹瀉等,長期攝食鈣過低,可引發生長發育遲緩、骨骼畸形、牙齒發育不良。
富含微量元素鈣的食物:牛奶、奶酪、雞蛋、豆制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
每天堅持戶外運動曬太陽的小朋友不缺鈣哦!
4、缺碘:智力低下
表現:缺碘可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兒童可表現為體格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嚴重的可導致呆、傻等。
富含微量元素碘的食物:干海帶、海魚、海藻類及瘦肉、家禽、乳制品。
家長不需要特意給孩子補充碘劑。
事實上,家長們拿到微量元素的檢測單,根本不必憂心上面的檢測結果。因為它們不準確!
血液檢測
通常我們所說的血液檢測分為末梢血檢測和靜脈血檢測。而靜脈血檢測是所有檢測方法中最準確的一種,可以反映出抽血當天身體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情況。
其次就是扎手指取血檢測,大家可以想想,扎手指取血量那么少,它不足以保證檢測微量元素的需要。而且末梢血容易受到組織液的干擾,對檢查構成一些不確定的影響(一般是偏低),除非是不易抽血血液的嬰幼兒才考慮使用末梢血檢測。
頭發檢測
除了抽血檢查,另外一種已經在大多數地區停用的“發檢”就更不靠譜了。寶寶的頭發長期暴露在外,相比血液,受外界影響因素更大。頭發中的微量元素只能代表既往比較長一段時間的元素積累,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這樣長時間的元素沉積和寶寶體內身體組織中微量元素含量有相應的比例關系。通俗點來講,頭發中的微量元素多或少,并不能代表寶寶體內微量元素的含量。
夾手指檢測
至于母嬰店中拿一個夾子給孩子夾手指、戴手腕,等個幾秒就可以知道孩子缺那缺那的微量元素檢測,就更不科學。已經有不少新聞證實,母嬰店的微量元素檢測,只是商家為推銷保健品而設下的騙局。
另外,兒童微量元素檢查的結果即使再精確,也不能將它作為衡量每個寶寶體內微量元素含量的標準。也就是說,即使給孩子測了微量元素,即使這結果 100% 準確,也不能依靠這個結果下診斷,開藥品。
如果寶寶飲食均衡、睡眠充足,都不會出現微量元素缺乏的癥狀!不需要專門去做微量元素的檢測!讓孩子少扎針,給自己和家人都省心省力。當然,還是要時刻關注寶寶的動態,如有不對盡快就醫是沒錯滴!
1、人體由50多種元素所組成。根據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同,可分為宏量營養素和微營養量素兩大類。
2、微量元素檢測方式:血液檢測、頭發檢測、夾手指檢測
3、血液檢測分為末梢血檢測和靜脈血檢測。
4、不易抽血血液的嬰幼兒才考慮使用末梢血檢測。
5、頭發中的微量元素多或少,并不能代表寶寶體內微量元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