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晉南北朝:儒學出現危機;
2.唐宋:“三教合一”彌漫各個領域;
二、1.概念:以理或天理為其核心的系統觀念。
2.代表:程顥、程頤、朱熹
3.主張: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
4.影響: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元朝成為科舉考試內容,明初程朱理學確立了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1.南宋陸九淵:心是萬物淵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發明本心以求理,內心反省。
2、明朝王守仁:主張以心學代替理學,思想核心是致良知。
三、理學影響:
1.理學從哲學上發展了儒學,是宋明時期儒學的主流。
2.消極影響: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制和扼殺人的自然欲求
3.積極影響:重視主觀意志,注重氣節品德,強調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其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