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它開盡了一世的繁華,唯留下毫無生命的肢體,任風搖曳。生命雖已衰敗,但美卻還在延續。
“秋塘風頓靜,柳莠敗荷黃,枯葉殘梗。難覓紅妝,不見游魚禽影。”我踏進這所學校之時,已是九月,那滿池的荷花也不見昔日風采。從小路而過的人,皆是匆匆,卻未見有幾人駐足觀賞。
若是在六月天的清晨里,天漸漸地微亮,晶瑩的雨露在荷葉上打著滾兒;粉嫩的花苞徐徐綻放;和煦的夏風吹過荷塘,碧綠的池水也掀起陣陣微波,此時,再飛來一只蜻蜓。我想游人觀賞之余恐怕還要吟詠楊萬里的詩句'小荷才露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用來應此情此景最合適不過了。若不然,一陣微風吹過,荷塘里彌漫著的清香也隨風卷起,散開在空氣中,從旁路過的學子也正好可以吹去一身的倦意。
只是如今,秋風掃過大地,畢竟不是夏季荷花盛開之時。而我也未能有幸欣賞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壯觀景色;不能像周敦頤老先生那樣停留于荷花池邊望著滿池生命力極其旺盛的荷詠出“余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千古名句;也不能看到“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的江南采蓮畫面;更是無法用再美的詩句吟出那婷婷玉立的水中仙子。
盛開著的荷固然很美,美得足以令不少文人墨客駐足,然后不吝筆墨地大加贊賞。可是留心之人便能發現那殘敗了的荷在陽光的照射下其實也是別具風韻。細細欣賞之下,我發現殘荷是那么的婀娜多姿,它帶來了深秋初冬的自然之美和生命表情。美則美矣,壯則壯矣,敗則敗矣,它依舊“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屹立于荷塘之中依然傲氣不減。這難道不是值得我們去欣賞贊美的地方嗎?
殘荷,待繁華落盡之后,它荷香如故。我愛荷,不僅愛它爛漫綻放的時候,也愛它殘敗的時候,于荷塘之中,采一片殘荷,細細聞之,你會發現它那一股與身帶來的清香絲毫不減。微風吹過,依然使人感到歲月愜意靜好。荷花淡淡的幽香依然令人流連忘返,殘荷昂揚的斗志更令我再度深陷其中。
我在觀賞殘荷之余,佇立凝神,也似有所悟,我們不僅要學習它“寵辱不驚,閑看花開花落”的淡然高尚品性。也要學習它不愿向命運妥協的傲氣。外表即使再美,也抵不過死去的那天,而唯有內在的強大,方能讓生命永遠的延續下去。就像那些身殘志堅的人們,面對命運的考驗始終不愿妥協的精神,不也同樣令人可敬嗎?他們身上昂揚的斗志,不也同樣令人可佩嗎?
清幽淡雅意消散,只留下殘荷枯梗任風吹,可你也挺直如初,屹立在荷塘之中,將美繼續延續,綻放屬于你的光芒。殘荷,你雖敗猶榮。
攝影: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