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看得時間最長的書,莫過于《西游》了。因為我枕頭邊上長年放著的,就是《西游記》。這本書看起來十分輕松,并無太多的思想負擔,不用思考太多問題。往往是睡前隨便翻幾頁,便睡了。
不過看著看著,就看出些意思來了。
其實整個《西游》總的來說還是部武戲。就論作戰部分來說,最精彩的還是大鬧天宮這個部分了。大鬧天宮時期的孫悟空,剛從菩提祖師那里畢業沒多久,戰斗力相當強悍,無論是裝備,還是物理攻擊力,以及物理防御力。都算得上是一流的。
裝備就不用說了——金箍棒。雖然這玩意兒本來不是兵器,只是作定海神針用。但孫悟空絲毫不受定式思維的約束,楞是把一件法力魔器變成了一件見神殺神、見妖滅妖的武器。
再來看物理攻擊力,孫大圣除不會使刀之外,其它十七般兵器,樣樣精通。大鬧天宮時,與哪吒三太子對陣——哪吒是什么角色,當年曾經大鬧龍宮,活剝了龍太子的狠人,碰上的孫大圣,“哪吒正使法間,聽得棒頭風響,急躲閃時,不能措手,被他看了一下,負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舊歸身,敗陣而回。”
之前戰巨神靈、九曜星,之后對戰四大天王、二太子木吒,所向披靡。直至天庭戰力最高的二郎神楊戩,在硬實力上也是不分勝負,只是由于楊戩耍賴,放狗咬人,又有人亂丟垃圾——把一個什么鬼“金鋼琢”剛好擊中猴子腿上,再加上十萬天兵天將在邊上起哄,才算把孫大圣打跑了。
后來從煉丹爐里出來之后,“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風幌一幌,碗來粗細,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卻又大亂天宮,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攻擊力是相當可觀的。
防御力。孫悟空被捉拿歸案后, 押到斬妖臺,大力鬼王刀砍斧剁,不能傷其身。火部眾神放火燒,雷部眾神以雷劈,也都不能傷。放入老君的煉丹爐煉了四十九天,反而煉出個火眼金睛來。也就是說,不管是靠壓強,還是高溫,都不能從生物意義上殺死孫悟空。
只可惜最后孫猴子雖然厲害,最后還是碰上了比孫猴子厲害得多的大神,被封了500年ID。
讀到這里為止,都還算正常,畢竟孫猴子不是宇宙無敵,天庭加上西天的力量,對付個猴子還是不算問題的。
孫猴子被判了五百年徒刑,被壓五行山。釋放后,西方如來本著教育為主,懲罰為輔,治病救人的方針政策,不岐視“兩勞”釋放人員,為孫悟空安排了工作,光榮加入了取經小組,根據其特長,主要負責安保工作。
但后來似乎有些不對,問題出來了。西天路上不斷碰到各種妖怪,悟空的職責自然是平妖蕩怪,保護唐僧通關。但我發現,在九九八十一難中,很多妖怪都不鳥曾經威風凜凜、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比如說途經黑風山遇見黑熊怪時,那怪聞言笑道:“你原來是那鬧天宮的弼馬溫么?”——活活把齊天大圣當成了一個過氣網紅。
這就尷尬了,這黑熊怪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貨色,可能說比后來的大鵬、黃獅等等一眾怪物差了不是一點半點,可以說是除白骨精外最為草根的妖怪。可就是這樣一個做賊偷袈裟的貨色,與孫悟空相斗,也絲毫不落下風——“那黑漢側身躲過,綽長槍,劈手來迎。兩家這場好殺:如意棒,黑纓槍,二人洞口逞剛強。分心劈臉刺,著臂照頭傷。這個橫丟陰棍手,那個直拈急三槍。白虎爬山來探爪,黃龍臥道轉身忙。噴彩霧,吐毫光,兩個妖仙不可量:一個是修正齊天圣,一個是成精黑大王。這場山里相爭處,只為袈裟各不良。那怪與行者斗了十數回合,不分勝負。”
注意!這場打斗是純武力的博殺,雙方都未使用武力以外的因素,比方說搬救兵、祭寶貝、耍變化之類,全程都只是靠蠻力硬拼。就是這樣,孫行者還是與黑熊怪打了個平手。
隨著取經的深入,遇到的妖怪也越來越多,當年的大圣完全憑武力取勝的可謂寥寥無幾——知名度最高、明星級別的,白骨精算一個,還是個女流;其他有蛇精、豹子精、玉兔精、黃獅精、車遲國和烏雞國的幾個臭道士。
論戰斗力,孫悟空排不進前五。與孫悟空打平的大有人在,像九頭獅、黃眉老佛、牛魔王、九頭獅、鎮元大仙、青牛精、紅孩兒、六耳獼猴等,打斗能力都不低于孫悟空。不僅如此,連老鼠精、蝎子精孫悟空都打不贏。
甚至大鵬鳥還活捉了孫悟空——“三怪見行者駕筋斗時,即抖抖身,現了本象,扇開兩翅,趕上大圣。……這妖精搧一翅就有九萬里,兩搧就趕過了,所以被他一把撾住,拿在手中,左右掙挫不得”。要知道,雖然孫悟空被活捉過多次,但這次的性質與其他是有不同的,這次活捉是全憑武力,不靠其他裝備。
問題出來了。為什么當時在水簾洞在鬧天宮的時候,猴子的戰斗力如此強悍,到了取經路上就草雞了呢?
究其原因,問題恐怕還是出現在五百年的徒刑上。
高安有句古語說得好:“拳要長打,字要長寫”。你被牢牢壓在五行山下,動都難動彈。你也不是老爺爺,七個葫蘆娃也不會來救你,何談武力與法力的練習。整整五百年,相當于從明朝到現在,你就想想從明朝的繡春刀到現在的殲20是一個什么級別的跨越吧。學生一個學期不上學都會忘光光——五百年,別人都在充電、上補習班、考證定級、升級技能,你連張報紙都沒得看,還能學習個啥。
武功不濟也就算了,問題是你現在裝備也嚴重落后。
最開始的時候,猴子從龍宮淘了件寶貝——“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可長可短,可大可小,份量又足,你見他動輒“耳中扯出金箍棒,晃一晃,碗口來粗”, 極具隱蔽性與突然性,在當時算是一件非常先進的裝備了。整個天宮都沒有什么太強的裝備能制住它,就算太上老君祭出金鋼琢也是因為猴子在被細犬咬了之后才得手。
但是到了取經的時候,什么金角大王的紫金紅葫蘆、銀角大王的羊脂玉凈瓶,賽太歲的紫金鈴,老狐妖的幌金繩,鐵扇公主的芭蕉扇,黃眉怪的金鐃等等等等,無一不完勝孫悟空的金箍棒。科學技術在發展,大家都用上了新玩意,只有猴子還抱著五百年前的家伙什舍不得放手,那你還打得過誰。好比大家都用上了智能手機,你還在想著出去以后把被捕前藏在枕頭下的BB機找出來用——落后于時代是必然的。
還有一點。當初在花果山的時候,猴子是個體戶,一分一毫都是自己的。所以打起架來特別賣力,都是按拼命的招數來的。
到了取經的時候,畢竟是戴罪之身,還算盡力,但至少不像花果山時候那么敢拼了——一者,取經是公差,為別人打工,真沒必要那么吃力,完成任務即可;二者,孫悟空自大鬧天宮后,屢經歷煉,已然是個成熟的智者。悟空每次降妖之前,必然要做的事定是了解妖精的由來與背景。這就是孫悟空的厲害之處了,如果妖怪是沒背景的,打得過的好說,像白骨精之流,火眼金睛一看就是一具骷髏,不可能有什么背景,一棒子解決;打不過的也好說——搬救兵。憑自己當年弼馬溫的履歷、齊天大圣的威望、大鬧天宮的英雄史,關鍵是有西天的支持,誰敢不賣他的面子。
有背景的就更好說了——還是搬救兵。但這種搬救兵的意義就不同了,這是賣人情——不管是誰,你的人犯事了,我幫你把屁股擦了,是我幫了你,而不是你幫了我。
所以,在這種環境下,老孫打怪是有選擇性的,想叫老孫很賣力地去打妖怪,已經不太可能了。
實力不如人,裝備又落后,思想上有懈怠、心里有小算盤。所以猴子打不過許多妖怪,就一點都不難理解了。
既然如此,如來為什么還是選擇定猴子參加取經小組呢?其實佛祖有佛祖的想法。
大家可以想想唐朝初年發生過什么:唐太宗因為姓李,所以大力弘揚道教,對佛教是既防范也利用。因為這樣,向東土傳播佛經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但為什么一定是孫悟空,別人不可以嗎,黑熊怪不可以嗎,紅孩兒不可以嗎?——不可以,一定是孫猴子!
首先,孫猴子在天上當過公務員,懂得天上的規矩與行事規則,不用進行另外培訓。關鍵是懂政治,很能夠領會西方的精神要領,懂得西天取經的意義所在。所以,在取經路上,除了組長唐僧以外,老孫算是取經小組中意志最堅定的人物。雖然有時候也會耍性子,哭哭鬧鬧回娘家花果山,但那都是為了壓壓唐僧的威風,拿拿架子,顯示一下自己的正確性與重要性。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猴子以前是當過妖怪、干過黑社會的,可以說對妖界的了解程度甚于任何神仙,用猴子去對付妖怪們,可以起做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也可能起到一個成功改造、重新做人,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巨大模范引領作用。
最關鍵的是在天庭有關系,這個在實際操作中非常重要。你看他自在天宮弄了個弼馬溫的職務后,“那齊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無事牽縈,自由自在。閑時節會友游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今日東游,明日西蕩,云去云來,行蹤不定。”
這就是孫悟空聰明的地方。雖然天宮給了他一個“弼馬溫”的職務,當然誰都知道這是糊弄一下花果山來的傻小子,但猴子一點都沒浪費這個機會,硬生生地把天馬棚變成了一個交友平臺。所以你看看他上天宮是什么排場——(行者)急翻身縱起祥云,直至南天門外,忽抬頭見廣目天王,當面迎著長揖道:“大圣何往?”行者道:“有事要見玉帝,你在此何干?”廣目道:今日該輪巡視南天門。”說未了,又見那馬趙溫關四大元帥作禮道:“大圣,失迎,請待茶。”行者道:“有事哩。”遂辭了廣目并四元帥,徑入南天門里,直至靈霄殿外,果又見張道陵、葛仙翁、許旌陽、丘弘濟四天師并南斗六司、北斗七元都在殿前迎著行者,一齊起手道:“大圣如何到此?”
這樣的待遇,那怕是一般的神仙也難有吧。
所以取經路上只要一碰上麻頭的事,他就上佛界或天宮托關系找人,那怕是只為騙騙精細鬼、伶俐蟲這樣的芝麻小事,他也不惜動用哪吒三太子這樣的關系。
車遲國求雨——鄧天君道:“大圣吩咐,誰敢不從!但只是得一個號令,方敢依令而行;不然,雷雨亂了,顯得大圣無款也。”行者道:“我將棍子為號罷。”那雷公大驚道:“爺爺呀!我們怎吃得這棍子?”行者道:“不是打你們,但看我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風。”那風婆婆、巽二郎沒口的答應道:“就放風!”
“棍子第二指,就要布云。”那推云童子、布霧郎君道:“就布云!就布云!”
“棍子第三指,就要雷鳴電灼。”那雷公、電母道:“奉承!奉承!”
“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那龍王道:“遵命!遵命!”
有了編制就是不一樣。你看他每次遇到困難了,不用別人打電話開介紹信,自己到天上一個個的就把問題解決了。
還有好幾次碰上法力較強的妖怪,連如來這樣的佛界頂級人物都親自為他出面擒妖。像大鵬怪就是佛祖親自降住的——能夠請動如來的,除猴子之外,恐無他人。
猴子是吃過沒關系的虧的。想當年在花果山,大鬧天宮,打遍天界無敵手,但最終還是被捕判刑。為什么?說到底還是沒關系,好不容易有了個菩提老祖師父,還不許說出來。
孫悟空在花山做妖怪時共有六個結義兄弟:平天大圣牛魔王、復海大圣蛟魔王、混天大圣鵬魔王、移山大圣獅駝王、通風大圣獼猴王、驅神大圣犭禺狨王。大伙平時在一起吃吃喝喝,真正到了猴子有難時,你可見過一個出手相助的?更不說日后牛魔王還與猴子反目成仇了。所以對猴子來說,友情都是假的,關系才是真的。
五莊觀事件是最能說明問題的。猴子明明是得罪了鎮元大仙,最后卻與鎮元子結為兄弟。為什么?猴子為了救活人參果樹,遍訪仙佛兩界,最后找到觀音菩薩解決了問題,同時也解決了矛盾——連觀音菩薩這樣級別的人物都愿意為鎮元子救幾棵樹,說明鎮元子是個人物,與他拉上關系,自然不會吃虧;鎮元子也有鎮元子的想法——一個勞改釋放人員,居然能遍訪天界,連觀音菩薩都能請動,決非等閑之輩,能攀上是再好不過。結為兄弟,你好我也好,大家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關系,就是這樣拉上的。
雖然對天庭有看法,但猴子從來不表露。相反,他每次降妖時都很謹慎,萬一打到有后臺的妖怪,那就不太好了。而且,他還在對付一些有后臺妖怪的問題上積攢了不少人脈,掌握了不少人的把柄。說到底,取經是公家的事,得罪人可是私人的事。
由此可見,搞關系,猴子已經是個老手了,仙佛兩界皆有、黑白兩道全通。老孫再也不是當初無知無畏、糊涂膽大的猢猻了。可以說,老孫最厲害的地方,已經不是金箍棒,不是七十二變,不是不畏水火刀砍斧劈,而是拉關系。這,已經成為老孫的最大殺招。吳站長說過:“人事即政治,沒有人情味的政治是短命的”。猴子算是把這話用到了極至。
所以,西天取經路上,決不是簡單的打打殺殺。畢竟仙界這邊是負責具體行政的,像噴云布雨、旱澇保收之類的事務,及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還是需要得到天庭的支持,而猴子在天庭有著廣泛的人脈,是仙佛兩界溝通的再好不過的人選。
另外,猴子是鬧過天宮的,而且把天庭搞得相當狼狽,最后不得不請出佛祖來降伏,極大影響了天庭的威望。這點很為西天所看中。當時的中原,道教勢力很大,道教都是仙界把持。猴子反過仙界,曾經放下過“江山輪流坐,明年到我家”的豪言。在取經路上,猴子向天庭求助時, “好大圣,低頭捻訣,念個咒語,叫那日游神、夜游神、五方揭諦神:'即去與我奏上玉帝,說老孫皈依正果,保唐僧去西天取經,路阻高山,師逢苦厄。妖魔那寶,吾欲誘他換之,萬千拜上,將天借與老孫裝閉半個時辰,以助成功。若道半聲不肯,即上靈霄殿,動起刀兵!’”——就這幾句話,猴子對天庭是什么態度,不言自明。
有這樣的意識形態基礎,又有著強大的武力,可以說與西天的要求相當吻合。西方佛界要擴大影響力,孫悟空是個不可或缺的人物。
再看看取經小組的其他成員:組長唐僧,本來就是金蟬子化身,佛祖的弟子,凡身也是佛教徒,這個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豬八戒、沙僧都被天庭處罰過,并被開除了仙籍,成為了妖怪,豬八戒更是被污辱性地投入豬胎。這二人對天庭肯定是有不滿的。可以說這些人投靠佛界,完成取經工作,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即便消極如老豬,也只是偶爾吵吵分行李,從來也沒說過對取經不滿的話。
事實證明,他們最終也是改換了門庭,分別光榮地成為了戰斗勝佛、凈壇使者、金身羅漢,投入了佛界的偉大神圣事業當中。除了唐長老之外,成佛的只有孫悟空一人,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榮譽。由此可見如來對孫悟空的滿意度與信任度了。
思想上可靠,服從組織安排,行動上有能力,人緣又好,能團結廣大各界朋友,猴子自然是無可替代的唯一選項。怪不得唐長老會在《大話西游》中深情款款地對猴子傾訴:“Only you,能伴我去西天,Only you,能殺妖和除魔,Only you 能保護我,叫螃蟹和蚌精無法吃我,你本領最大”——的確是發乎心聲。
再看其他曾經與上天對抗過的妖們——那些天上下來的神仙的寵物之類的,有本事,有關系,有后臺,可以說資源跟猴子比起來有多無少。但這些家伙下到凡間只不過是為了快活享受,竟無一個有理想追求的。這點,與大圣比起來就有質的差別了。
黑熊怪與紅孩兒這類無后臺的都最后都伏了軟,被佛界收編了,任職南海紫竹林安保工作,雖然比起猴子來還是差遠了,但也算不錯。紅孩兒的爹牛魔王卻不這樣想,認為自己實力雄厚,并不懼天庭,結果引來仙佛兩界共同討伐。
“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訣念咒,搖身一變,變作一個海東青,颼的一翅,鉆在云眼里,倒飛下來,落在天鵝身上,抱住頸項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孫行者變化,急忙抖抖翅,變作一只黃鷹,返來嗛海東青。行者又變作一個烏鳳,專一趕黃鷹。牛王識得,又變作一只白鶴,長唳一聲,向南飛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變作一只丹鳳,高鳴一聲。那白鶴見鳳是鳥王,諸禽不敢妄動,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將身一變,變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認得,也就落下翅來,變作一只餓虎,剪尾跑蹄,要來趕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腳,又變作一只金錢花斑的大豹,要傷餓虎。行者見了,迎著風,把頭一幌,又變作一只金眼狻猊,聲如霹靂,鐵額銅頭,復轉身要食大豹。牛王著了急,又變作一個人熊,放開腳,就來擒那狻猊。行者打個滾,就變作一只賴象,鼻似長蛇,牙如竹筍,撒開鼻子,要去卷那人熊。……驚得那過往虛空一切神眾與金頭揭諦、六甲六丁、一十八位護教伽藍都來圍困魔王。……概眾把一座翠云山圍得水泄不通。”
多么熟悉的戰斗場面。這種情形,與五百年前老孫大鬧天宮簡直如出一轍,只不過當年的二郎神換成了如今的孫悟空,當年的孫悟空換成了如今的牛魔王,天兵天將還是那些天兵天將,各位神仙還是各位神仙——但結局卻如此不同——“哪吒見說,將縛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頸項上,一把拿住鼻頭,將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牽來……老牛叫道:'夫人,將扇子出來,救我性命!’羅剎聽叫,急卸了釵環,脫了色服,挽青絲如道姑,穿縞素似比丘,雙手捧那柄丈二長短的芭蕉扇子,走出門,又見有金剛眾圣與天王父子,慌忙跪在地下,磕頭禮拜……”
因為自視甚高,盲目自大,不懂得溝通與妥協,完全以一個黑社會大哥的視角看世界,結果自己被人騎在脖子上,老婆受屈,二奶被戮,被剝奪撫養權。與猴子比,可謂一樣的人生,兩樣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