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六年前的一個下午,我翻開老子《道德經》,我很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感覺:昏昏沉沉,不知所云,不以為然。后來,卻被吸引,吸引著我去讀,感受其中的普遍真理,品咂其間的詞彩,浸潤著其中的古典。
少則得,多則惑。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這樣的句子,常常會在我心頭閃爍。有一年休年假,正好下雨,我就坐在書房,沉靜于老子的《道德經》里。那種清靜,安寧,滿足的感覺,還縈繞心頭。
于一本書的相遇,也是一種緣。要在恰當的時候遇到,不早不晚。正好你精神需要,它就來了。這也是一種奇妙的緣。馬可.奧勒留的《沉思錄》就是近期走近我的緣。所謂的經典,就是千年,數千年前寫下的書,千年后還有人去讀,還能止了你精神的渴,解你思想的惑。你讀,或者不讀,它都在那里,安安靜靜,不嘩眾取寵,不標新立異。但你一旦打開它,你們將越過千年的時光,以文字為媒,進行交流,領悟,評論,啟發等思想活動。
剛翻開《沉思錄》,也覺得讀不下去,幾欲放開,另擇書本。看著看著,一段文字產生了魔力,深深抓住你,吸引你,然后你就深入其中了。看來,經典的閱讀,并不是消遣,它需要你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去想象千年前作者寫下這段話時的語境與心境。如果你覺得怎么也寫出了你的心境,那么你就越過千年,找到知音了。知音難覓,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是古人語,今人也同。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千古美“彈”。
讓我想想哪段文字首先抓住我的——人們尋求隱退自身,他們隱居于鄉村茅屋,山林海濱;你也傾向于渴望這些事情。但這完全是凡夫俗子的一個標記,因為無論什么時候你要退入自身你都可以這樣做。因為一個人退到任何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靈更為寧靜和更少苦惱,特別是當他在心里有這種思想的時候,通過考慮它們,他馬上進入了完全的寧靜。我堅持認為:寧靜不過是內心的井然有序。那么你不斷地使自己做這種隱退吧,更新你自己吧,讓你的原則簡單而又基本,這樣,一旦你要訴諸它們,它們就足以完全地凈化心靈,使你排除所有的不滿而重返家園。
中國古代也有這樣的句子:大隱隱于朝,中隱隱于市,小隱隱于林。馬可·奧列留是古羅馬帝國的皇帝,也是一位斯多葛派哲學家。身居宮廷,置身政治事務和社會事務中,他承擔著自己的責任,夙興夜寐地工作。可他心頭有一種難以抗拒的愿望,去過一種寧靜的鄉村生活。這段文字,就是他在直面現實與愿望不得之間的調適。
要像峙于不斷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巍然不動,馴服著它周圍海浪的狂暴。我是不幸的,因為這事對我發生了。——不要這樣,而是想著我是幸福的,雖然這事發生了,因為我對痛苦始終保持著自由,不為現在或將來的恐懼所壓倒。因為像這樣的一件事可能對每一個人發生,但不是每一個人在這種場合都始終使自己免于痛苦。一個事務,當它并不違反人的本性的意志時,你會把它看成對人的本性的偏離嗎?好,你知道本性的意志,那這發生的事情將阻止你做一個正直、高尚、節制、明智和不受輕率一件和錯誤影響的人嗎?難道它將阻止你擁有節制、自由、和別的一切好品質嗎?記住在任何能使你煩惱的場合都采用這一原則:即這并非是一個不幸,而高貴地忍受它卻是一個幸運。
這段文字多讓人感動啊,王者的高貴的氣質,以及處于當時復雜混亂的時代里的憂郁。據說,馬可·奧勒留在一個著名的將軍、駐敘利亞的副將卡希厄斯發動叛亂時表現得寬宏大量。
身體應當是簡潔的,無論是在活動中還是在姿態上的不表現出雜亂無章。因為心靈通過臉容表現的理智和合宜,也應當體現在整個身體之中,所有這些應當毫不矯揉造作地去做。
如果一個人站在一泓清澈純凈的泉邊詛咒它,這清泉絕不會停止冒出可飲用的泉水,如果這個人竟然把泥土或垃圾投入其中,清泉也將迅速地沖散它們,洗滌它們,而不會遭到污染。那么作為擁有一種永恒泉水而不僅僅是一口井的你將怎樣呢?要每時每刻地塑造你自己,達到滿足、樸素、和謙虛結為一體的自由。
陽光看來在照射下來,它的確是分布到所有方向,但它不是流溢。因為這種分布是擴展。如果一個人注意陽光通過一個狹口進入一個黑暗的房間,他就可以判斷出一條光線是一種什么事務,因為它筆直地伸展,當它遇到任何阻擋它去路和切斷空氣的固體時,它可以說是被隔開了,但是光仍然在那里保持穩定,并不滑動或縮小。那么理解力也應當如此照射和分布,它不應當是一種流溢,而是一種擴展,它不應當對擋住它去路的障礙做任何激烈的沖撞,同時也不畏縮,而是穩定地照亮那接受它的東西。因為一個物體不接受它的話,它就得不到光亮。
辭別人世而從未有過說謊、虛偽、奢侈、和驕傲的嗜好,是一個人最幸福的命運。
讓這對你總是明白的:這塊陸地跟別的陸地一樣,這里所有的事物跟一座山上,或者海邊,或者任何你愿意去的地方的事物一模一樣。因為你將發現正像柏拉圖所說的,居于一個城市的城墻之內就跟居于一個牧人的草棚中一樣。
不斷地思考所有現存的事物過去也是這樣存在,思考他們將來也會是同樣。使你的眼前呈現出同樣形式的所有戲劇和舞臺,無論從你的經驗還是從歷史中得知。例如,赫得里安的宮廷,安東尼的宮廷,還有菲利普、亞歷山大、克洛伊索斯的整個宮廷:因為所有過去的這些都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戲劇,只是換了演員。
一個人的品格,他直接在他的眼睛里顯示它,正像那戀人立即從對方的眼睛里讀出一切。誠實和善良的人應當就像一朵香味濃郁的鮮花,以致其他人一旦接近他時就知道他的愿望。而矯揉造作地樸實就像一根彎曲的棍子。沒有什么比那種虛偽的友誼更可恥的。要盡最大努力避免它。善良,樸實和仁慈都明確無誤地在眼睛里顯示。
畢達哥拉斯囑咐我們在清晨的時候抬頭看天,這會提醒我們想起那些始終做同樣的事情,以同樣的方式去做它們的工作的物體,也會使我們想起它們的純潔和坦露。因為在星球之上沒有罪惡。
《沉思錄》,這是一本近兩千年前寫下的書,是作者在鞍馬勞頓中寫給自己的書。它散發著一種迷人的高貴,憂郁,甜美。我們可以從中窺見作者心靈的自給自足,不恐懼,堅定,以及道德的高度潔癖。這樣的一些詞語,節制,樸素,真誠,善良,理智,正直,高尚......就像一面鏡子,提醒我們,在走偏了的時候,把它們找回來。
往事越千年,太陽底下并無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