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你行你就行——朱永新教育定律之二 -|rongfangshi 發表于 2006-11-15 18:20:00 | |
這是在社會上人們諷刺人事任免的長官意志時常常引用的經典妙句,這種親情眼里出能人的悲劇或是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的鬧劇若是出現在生活中,顯然是可怕的。 然而有趣的是,這樣一種“定律”用在教育方面常常令人拍案叫絕。如果你想激勵一個學生,你就不斷地(當然也是適時地)對他說:“你行,你行,你真行。”那他便往往能做得比別人期望的更優秀、更卓越。慢慢地,這個學生會變得“行”起來。相反,要毀掉一個學生的意志,你就不斷對他說:“你不行,你不行,你真笨!”這樣,原本是“行”的學生,也會逐步地喪失信心,變得“不行”起來。 仔細留心注意中小學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你會發現一般是貶多褒少。似乎我們的教師認為:學生做正確是應該的,出錯是無法容忍的。就在這種不成比例的褒貶之間,有多少學生的信心被碾磨得粉碎!真正的名師往往是嚴格與親善的完美統一:他們既對學問一絲不茍,又能為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的近遠期目標,并為學生點滴的成就而喝彩。會欣賞學生才會當好教師。 當然,這個教育定律更重要的是對于學生自身來說的。如果你能不斷地對自己說我能行,我真行;如果你能擁有強烈的自信心;如果你能毫不計較別人說你不行:你肯定會變得很行。讓我們看看坂本保之介的故事。 日本能力開發研究所所長坂本保之介先生在《提高記憶力的奧秘》一書中說過一段令人回味的話:“對于來我們研究所請教的人,我首先讓他懂得自信心的重要性,要‘相信一定能記住’這樣一種自信。說來也怪,一旦來訪者確實認識到這一點時,好像就在這一瞬間,他們的記憶力一下就提高了很多。” 其實,自信心不僅是提高記憶力的訣竅,也是成才的先導。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們行為的內在動力。只有自信,才能使人自強不息,不達目的不罷休,幾乎每個成功者都具有自信心這個最重要的法寶;而自卑,只會使人自暴自棄,畏首畏尾,多愁善感,無所追求,從而失卻成功的希望。幾乎每個失敗者都與自信心無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在科舉考試落第后曾寫過這樣一副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落第不落志,自信心毫無削弱,更加勤勉寫作,終于完成了不朽杰作《聊齋志異》。蒲翁的成功,就是自信加勤奮的結果。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呈正態分布,真正的天才的白癡都是很少的,只占1%左右,我們大多數的“蕓蕓眾生”,在智力上的差異是不大的。只要不是白癡,我們每個人的成功概率幾乎是相同的,只要選準目標,奮力拼搏,每個人都可以有所作為,有所成就。明了這個道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樹立自信心呢? 請記住:你能行,我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