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讀書筆記
入職兩年來,雖然不做財務工作,但或多或少總會接觸到財務報表,常常聽領導和其他部門討論財務數據,自己卻總是一頭霧水。翻開講解財務報表的書籍,晦澀難懂總是讓我望而卻步。兜兜轉轉終于遇到這本書,用豐富的日常比喻幫我撬開了理解數字世界的大門。下面把這門書的精華內容分享給大家,希望越多的人能讀懂財報。
首先看一下三張報表吧,分別是利潤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不過,不必著急去背這些專業名詞與科目,先看懂即可。財務報表是公司運營的成績單,我們只要知道及格不及格就好。
利潤表的基礎是:利潤=收入-支出=賬面上賺的錢(損或者益)。
如果將利潤表的各項看做是一個人的理財,營業收入就是薪水,營業成本是衣食住行的費用;其他支出像紅白喜事份子錢等意外的開銷,其他收入就是彩票等薪水以外的收入;利息收入與支出是我們日常的車貸、房貸的銀行利息;接著是繳稅給政府。所有收入減支出剩下來的錢才是最后我們能存下來的錢。
1、利潤表的核心觀念: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營業收入絕對數值沒有太多意義,充其量代表規模大小而已。我們要從利潤表中看出公司是否有長期穩定的獲利能力,建議看連續5年左右的財報,才能看出長期發展狀態。
2、收入比成本和費用更重要。不管怎么節省,成本與費用都會大于零。過度的成本管控,終究會傷害公司對外的品牌形象。過度的費用管理,會傷害公司內部的員工士氣正確的成本與費用管控觀念是:花更多的錢,提出更賺錢的方案。
3、利潤表是預估的概念,凈利不等于現金。我們會發現有的公司在賺錢,可是為什么卻倒閉了?因為銷貨收入只是賬面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不是現金交易,即使本月收入1000萬元,下月也可能因為質量問題退貨。多數公司采用的是應計基礎,因此凈利也不等于現金。
資產負債表的基礎: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我們有了第一桶金之后,相當于公司資產負債表上賺的第一桶金。有錢之后,兵分兩路(見圖2)。錢往左邊走,叫資產投資(投資策略、資產配置、資本支出);錢往右側走,叫處理債務(融資策略、財務結構、財務杠桿)。
個人有錢之后,從資產投資項目開始:留現金在手里——貨幣資金;借錢給好友——應收賬款;買車換車——流動資產;股票基金——長期投資;買地買房——固定資產;進修、出國讀書——無形資產。下面處理債務項目:欠錢要還——應付賬款;車貸、房貸——長期貸款/長期負債。
1、存量的觀念。資產負債表是存量、定量的概念,而不像損益表是流量(一段時間)的概念。
資產的流動性。常用的美式財務報表,將容易變為現金的資產擺在前面,越難變現的資產放越后面,這就是流動性擺法,例如貨幣資金一定排在前面,無形資產擺在最下面。
2、以長支長。仔細推敲資產負債表,你會發現,負債表左側是公司真正擁有的資產,右側則是如何取得這些資產的方式(負債或股東資本)。我們可以看到資產與負債短對短、長對長的相對位置。由于銀行都是晴天借傘、雨天收傘,短債長投或以短支長,即錢的來源是短期負債,但取得的是長期資產,最終會導致企業破產。所以一定要以長支長。
3、現金為王。手握現金,不論何時都能買到想要的資產;手握大量資產,卻不一定能實時換成足夠的現金,讓公司持續生存下去。高手在做盈余分配時都會優先保留現金或還款,手上最好要保留總資產25%的現金。
4、從總資產周轉率看公司經營能力。就像餐廳的翻桌率,你的資產一年幫公司做了幾趟生意,就是公司的經營能力。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總資產。總的來說,總資產周轉率小于1,通常代表該公司屬于資本密集(燒錢)或奢侈品行業;大于1,代表該公司整體經營能力相當不錯;大于2,則通常代表經營效率特別強的公司。
5、做生意的完整周期=存貨周轉天數(購料至銷售)+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銷售至收到貨款)=應付賬款周轉天數(購料至付錢給供應商)+現金轉換周期(付錢給經銷商至收到貨款)。假設做生意的完整周期是160天,如果比較大型的企業,一天開銷是1億元,就代表需要準備160億元的資金,才能從事這個行業。如果你是老板,如何用最少的錢去做生意?其實就是“快收慢付”,應收賬款快快收回,應付賬款慢慢支付。
6、凈利率低如何活下來?低價轉得快就有機會。總資產報酬率=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資本成本率,即可活下來。如果從獲利能力來分析, Tiffany的凈利率高達13.1%,明顯優于 Walmart的4.2%。但是若從經營能力的角度來分析, Tiffany一年總資產只為公司做了0.85趟生意;而 walmartー年總資產為公司做了24趙的生意。換句話說Walmart的經營能力遠優于 Tiffany。
財務報表不能只看一張或只看特定科目,需要三張表一起看,才能看出報表的真實性和完整相關性。正如前面說的,多數公司采用的是應計基礎,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有很多可以造假的空間。公司沒有獲利還可以照常營業很久,可是要是幾天沒有現金,就無法生存下去,所以現金流量表才是最關鍵的報表。
現金流量表包括三個部分:
營業活動現金流量。(主要以利潤表的凈利為基礎,再將不是真正現金支出的折舊費用與分期攤銷費用加回來,經過簡單的計算,就是所謂的營業活動現金流量。)
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以資產負債表左側的會計科目為基礎,期末減期初而來。)
融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以資產負債表右側的會計科目為基礎,期末減期初而來。)
只要任何現金流入公司,在現金流量表上就會以正值表示,如果現金從公司流出到其他地方,在現金流量表上就以負值表示。
1、財務報表不能單張看。利潤表是推估的概念,本身不是確定的數字,營業額和凈利都不等同于現金,只看利潤表一定會看走眼!
2、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分析四步驟:
(1)確認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大于零。
(2)確認“獲利含金量”。剛創業的時候,這家公司的凈利等于營業活動現金流量。但幾年之后,損益表上的凈利會遠遠小于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因為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在算到凈利之前,就會扣除掉很多非現金支出的折舊費用與分期推銷費用。所以在正常情況下,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凈利。因為這個特性,所以股市分析師為了解一家公司的獲利是否能真正變出現金流回公司以提供公司日常營運所需創造了獲利含金量的公式:獲利含金量=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凈利>100%。正常情況下獲利含金量必定大于100%。
(3)確認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大于流動負債。流動負債是指一年內會到期的對外負債。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流動負債,才表示公司體質健康。
(4)確認“營業活動現金流量、損蓋表上的凈利,兩者趨勢變化相同。企業一開始的凈利與營業活動現金流量幾乎相同,所以這兩個會計科目彼此高度相關,兩者的趨勢變化也應該相同。如果兩者的趨勢南轅北撤,通常代表這家公司潛藏著很大的問題。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了,如果想看更詳細更生動講解,建議大家通讀一遍《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下面可以借助三張報表的立體觀(圖3)來復習一下,是不是一下子清楚很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