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自2009年8月,申報立項國家“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有效推進合肥地區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子課題“有效學校研究與實踐”的關于“有效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研究”。為切實做好課題研究工作,促進我校形成“有效學校”的評價觀,有效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品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我校緊緊圍繞課題內容,緊張有序地開展各項研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至此,2010年11月課題各項研究順利完成,現就我校課題研究工作做書面結題匯報。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之一,也是教師教育研究的核心課題。2006年12月中央教育研究所承擔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有效推進區域教師專業化發展”,2007年4月合肥市教育局整合研究力量向中央教研所申報了“有效推進合肥地區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課題。我校是縣教育局統領下的一所縣城初級中學,是剛從農場移交過來的基礎較為薄弱的學校,要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就必須制定一套有效學校發展規劃方案。我校承擔“有效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的課題研究,是合肥市教育局承擔“有效推進合肥地區教師專業化發展”課題下的一個子課題,是我校適應新的教育形勢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結合本校實際而作出的積極而有意義、突破且有價值的必要選擇。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可以說基礎教育的發展進入了又快又好的發展階段,這同時對我們廣大教師是更大的挑戰,能否適應目前的形勢,能否在思想上行動上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這是我們教師面臨的迫切形勢。確實提高教師專業化素質,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學校發展提供可靠保證。本課題的研究,就是針對當前的學校發展情況,有針對性的研究和制定教師發展策略、學校發展規劃。
我們城東中學是新進入地方序列的學校,本來屬于企業辦學,條件比較簡陋,辦學質量由于受企業限制發展較慢,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要想提高教師素質和專業化水平就需要有有效的創新機制,這是學校發展規劃的核心內容。因此,在行動中尋找,在實踐中探索,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形成團結、合作的研究團隊,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出新貢獻。這是我們進行課題研究的根本意義所在。
二、課題研究的宗旨
教師是教育資源中的第一資源,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是保證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因此,我們把教師發展當做學校發展規劃的重中之重,以“提升教師生命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核心和主線,貫穿在《有效學校》課題研究的始終。力求通過課題研究制定比較科學的能夠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校長遠發展規劃的指標體系、評估標準。課題研究是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目標,以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為重點;來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效益。課題研究要堅持以轉變觀念為重點,以師德建設為核心,以隊伍建設為根本,提高教師素養;堅持以學習為本,以學校為本,提高教師生命質量;堅持以問題切入位點,以自修為主,以科研為手段,以課題為載體,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提高學校辦學效益。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有效制定學校發展規劃的研究》的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研究有效制訂學校發展規劃,通過對發展性學校的評價理論辨析,找出誤區和不足,明確辦學方向提升辦學品味為學校正確決策提供理論基礎。在教師制定個人發展規劃、教研組制定學科發展規劃、部門制定分管工作規劃的基礎上,提煉、匯總,形成學校發展規劃。
“有效學校“評判的核心在于學生個體的發展,研究有效的學生評價方式,建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性評價體系也是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
4、發展性環境評價,校園和校園文化對學生成長的影響,通過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營造特色校園文化和教學質量的對應關系的研究來提高辦學特色。
通過以上內容的制訂主要實現以下目標:
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國家全面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創建特色學校,提供帶有區域特點、可供相同或類似學校借鑒的理論和實踐模式以及推進策略、實施方法、培訓內容體系、培訓模式、組織管理方式和評價機制等。具體目標是:通過課題研究,提高學校的辦學理念,掌握科學規劃學校的理論,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同時,構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框架,探索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規律;力求達到:一個重點——重點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二個提升——提升教師生命質量,提升教師專業水平;三個意識——增強教師學習意識、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四個發展——促進教師全面發展、專業發展、個性發展、終身發展;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與過程
(一)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是我校構建有效學校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研究的方法就必須立足于把學校的發展與管理者的發展以及學生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其研究方法就是要以學校發展的實證研究為主。“有效學校,制定有效學校發展規劃”的研究是以我校作為完整的研究場所展開的研究,所以,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采用的方法是:課堂教學式、座談研討式、專題講座式、自修反思式、問卷調查式等。
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我校課題研究組確定的研究途徑有兩條:一條是“有效學校,制定有效學校發展規劃”的理論研究;另一條是“有效學校,制定有效學校發展規劃”的實踐研究,理論聯系實際。課題組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由牽頭人,全校教師、學生參加對我校構建“有效學校,實施有效制訂學校發展規劃”進行理論假設、設計、論證、實驗。走實踐——理論——實踐——理論的研究技術路線。具體的課題研究是:創建有效性學校,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教師自修—反思,完善評價機制,師生全體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1、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明確職責、責任到人
成立以校長徐為淳同志為組長的課題領導組,組織課題研究的全面工作,制定工作計劃,實施方案,完成課題總結,并為課題研究工作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充分保障;成立以教務主任黃其俊同志為組長的課題實踐指導組,指導并帶領全校師生積極落實各項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積極開展課題研究的各項工作。
2、建立發展性規劃和激勵機制,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1)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圍繞課題研究計劃和方案,結合我校實際,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關于《城東中學五年發展規劃》、《教師個人發展規劃》和《教師發展激勵機制》
(2)以教研組為單位,課題研究為平臺,以校本培訓為抓手,通過學習名著,提高師德修養,堅定教育信念;通過備好課、上好課、評好課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通過“農遠工程人人用”,學會使用信息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廣大師生的視野;通過“教育教學人人講”使教師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通過繼續教育,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加強教師的學習和培訓。由于全體教師主動參與,大家共同學習,合作研究,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3、建立專業成長檔案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4、建立課題研究網頁,開設網上交流平臺。
為了更深入、廣泛地開展課題研究,我校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并在網站上特別開辟了“課題研究”板塊,及時報道課題研究動態。我校45周歲以下的教師20人,每個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個人網頁,為教師相互學習、資源共享搭建了現代化的平臺。全校教師對我校課題研究的內容、過程展開廣泛的討、交流、跟蹤,及時總結反思。
四、課題研究主要成效
1、通過研究,我們找到了適合我校制定發展規劃的有效方式,即理論消化、專項調研、全員梳理、專家引領、組織論證。通過研究,我們認識到:學校發展規劃以追求學校發展為核心,是為學校發展服務的,因而規劃是形式,是實現發展的“抓手”,通過規劃實現學校發展才是目的,才是學校發展規劃的最終追求。我校剛從企業移交過來不久,各方面條件設施較差,生源不足。課題的研究讓我們必須仔細面對這些問題,仔細思考這些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導處獲縣“教育先鋒號”,學校獲職教招生工作三等獎、第四屆中學生運動會組織獎。
2.促進了學校、教師、學生的全面發展
(1)課題的實施和研究促進了學校的發展。課題實施以來,我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例如每個辦公室無線網絡路由器的安裝、電子備課室的設立、樓前花園的完工,學校環境的進一步美化等,都為師生的發展與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校園環境。我校形成了五年發展規劃,明確了辦學目標,明確了學校在辦學規模、學校管理、教師隊伍建設、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教育科研等多方面均取得顯著成效。根據規劃,在縣局領導的支持下,各項工程正在逐項實施。
(2)我校教師的專業水平不斷提升。一年以來我校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繼續教育、新課程培訓、現代教育能力培訓的合格率達100%。我校教師有14篇課題研究論文、教育教學論文、教育敘事、教學設計等分獲市、縣級獎或在相關刊物上發表,現已匯編成冊。我校獲縣級教學能手2人、農遠應用新星二等獎2人、中考綜合評估單科一等獎一人、三等獎2人。我校教師每個人都制定了個人發展規劃,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專業發展檔案袋。
(3)課題研究也促進了我校學生的全面發展。我校王穎同學在中華經典誦讀中榮獲縣二等獎,孔靈程、閆紅紅、閆紹帥、顧彩朋等同學在建國60周年征文和安全主題征文中大獲豐收,曹美琴老師指導的學生多次獲得繪畫獎項。在學校第廿九屆校運會和第二屆校園藝術節中,學生積極參與,成績斐然。所有這些成績都充分展現出我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突出顯示了我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我校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學校正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發展道路,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與學風,全面提升了學校的管理水平。當然,課題研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歡迎各位領導專家批評指正,予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