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從孩子身上能看出家長的品德和作風。因為家長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言行來要求、教育和影響孩子,因此家長本身的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直接關系到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和家庭教育的成敗。所以,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對于搞好家庭教育十分重要。當家長不容易,做一名合格的家長更不容易。
在上大學以前,家長對學習成績的挑剔,應該是很多曾經的孩子心中不可說的痛。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對孩子的挑剔之處,會變得越來越多。其實,挑剔的家長,更容易把孩子培養成“巨嬰”。與表面上所看到的不同,家長挑剔的本質,其實是一種無微不至的照顧。家長通過挑剔孩子的種種,達到告知他們什么是對,什么是錯的目的,但這就等于直接扼殺了孩子嘗試的可能性。
明明每個孩子都有自主地做“人生選擇題”的權利,可有人卻偏偏因為挑剔的家長,還沒“做題”,就已經被告知哪些選項的答案是錯誤的。久而久之,孩子便失去了自主判斷的能力,凡事都依賴于家長的意見,“巨嬰”、“媽寶男”、“媽寶女”就是這樣被培養出來的。
“巨嬰”現象泛濫,的確與家長過多地給予意見有關。
其實,家長不是真的想挑剔孩子,他們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挑剔。家長的挑剔,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們的心理預設。當偏離他們期待的時候,挑剔也就越來越多。其次,父輩的價值觀念往往不同于晚輩的價值觀念,他們依仗著固有的審美、判斷對后輩進行提點,便成為了挑剔。再次,家長老是挑剔,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太愛,就想他們事事都好,便憑借自己的人生經驗發表意見,希望孩子少走彎路。他們覺得自己當年掉進的坑、吃過的虧,沒必要再讓自己的孩子經歷一次。
比起挑剔,家長要承認自身的不足,不要把奢望當成合理的要求寄托在孩子身上,也不要單一地以世俗的“優秀”來限制孩子。
用愛去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培養出自尊自重自愛的孩子,是每一個家長所期盼的,勿讓挑剔傷了孩子的心。
那么,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
1、自身有一定的道德修養,做子女的榜樣。
2、不斷學習培養教育子女的科學知識。
3、愛護子女,對子女耐心誘導,不嬌慣、不打罵。
4、積極配合學校對子女進行教育。
5、培養子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