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對于“溺愛”這個詞,會有一種傳統的觀念,不能讓孩子太嬌慣,不能什么都順他的心意。
今天讀到書里“與我的內在小孩對話”中提到,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盡量無條件地滿足孩子,這并不是溺愛。我們滿足的正是內在小孩提出的種種要求。
在他還沒有適應時,我們給他足夠的土壤讓他生長起來。那么他的大腦就會發育的越來越健康,并且無損地發展他的其他功能結構。
而在傳統教育中大多數人小時候都被當做成年人的標準來對待孩子。孔融讓梨,孝順父母,在這些成人標準的規則下,孩子的內在會不愿意長大和適應社會,為自己建立一個虛構的狀態。
想要讓內在小孩健康成長,就給他足夠的信任、接納、以及足夠的愛。
了解和滿足自己的內在小孩,讓自己變得特別的重要和光芒四射,因為內在小孩最初的狀態就是一個“上帝”般的存在。
想要自己內在豐盈和充滿力量,先開始愛自己,去覺察自己的內在小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