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說話·
創業板:2013年凈利潤增長為5.48%~24.23%
截至2月26日兩市公布年報的A股合計共96只(剔除2014年新上市的公司),其中創業板公司僅有15只。觀察已完成年報披露工作的15只創業板個股,2013年度,這15家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37.19%和23.44%,延續了此前凈利潤增速弱于營業收入增速的格局。其中,佳訊飛鴻[3.44% 資金 研報]、富瑞特裝[3.73% 資金 研報]、隆華節能等8家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見表1)。
盡管正式年報尚未大批量公布,但公布全年業績預告卻已經有342家創業板公司(剔除2014年以來上市的新股),占比高達96.34%,這樣我們可以大致統計出2013年全年創業板的業績變動情況。以預告公布的凈利潤預期上下限和2012年度的實現額匡算,目前342家創業板公司2013年度凈利潤的增長區間約為5.48%~24.23%。相比2013年度創業板的預期增長率,整體板塊估值存在一定的壓力。
從預告類型看,目前342家創業板全年業績預告中,207家業績預喜(包括預增、略增、續盈、扭虧),135家業績預憂(包括預減、略減、首虧、續虧),預喜公司占比60.53%。從預告披露的增長幅度看,203家全年凈利潤預計同比實現正增長,其中70家增長預期在0~30%之間,64家公司預期增長30%~50%,32家公司增長預期為50%~100%,37家公司全年凈利潤預期同比實現翻倍增長,超圖軟件[0.46% 資金 研報]、智云股份[3.27% 資金 研報]、海默科技[0.00% 資金 研報]、三維絲[2.46% 資金 研報]等公司更是有望實現500%以上的業績增長。
·財務分析·
成本費用吞噬創業板業績
2013年以來,A股公司業績增速有所提高,全部公司整體一改此前增收不增利的頹勢,前3個季度營業收入整體同比增長10.13%,歸屬母公司凈利潤整體同比增長15.14%。分板塊來看,其中主板公司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增幅高于營業收入同比增幅6.26個百分點,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依舊延續了營業收入高增長,凈利潤弱增長的趨勢(見表2)。
尤其創業板公司,2013年前3個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幅高達21.64%,凈利潤增幅僅5.02%,相差了16.62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創業板的100只成分股則相對增長更為優異,前3個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48%,凈利潤增幅也實現了19.56%,但同樣難逃利潤增長弱于收入增長的困局。
數據顯示,成本費用過高、產能擴大而需求不足導致價格下降、毛利率降低等因素,都是導致中小盤股利潤增速不及營業收入增速的重要原因。據統計,2013年前3個季度,滬深兩市全部A股整體營業成本為134930.6億元,相比2012年同期同比增長9.89%,其中主板公司營業成本的增幅為9.16%,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的增幅則分別高達18.44%和24.06%。無論三項費用、公司成本、固定資產折舊、油氣資產折耗、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中小盤類公司的成本費用增長速度都遠超主板公司。
2013年三季報顯示,主板公司前3個季度財務費用控制相對較好,相比2012年同期實現了0.13%的小幅下滑,中小板公司增幅卻高達50.24%,創業板公司更是出現了72.37%的同比增長。與此同時,從前3個季度的平均銷售毛利率看,中小盤股也不及主板公司,主板公司小幅增長了0.19%,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則分別下降了0.14%和0.28%。
仔細觀察2013年度各季度創業板公司的業績變動情況,二季度相對一季度的環比增長勢頭明顯強于三季度相對二季度。經統計,二季度全部創業板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環比快速增長34.12%和45.6%,而三季度營業收入僅微幅增長了1.22%,凈利潤則是出現了9.45%負增長。其中100只成分股更是分化明顯,二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環比大增43.12%和44.96%,三季度則分別環比下滑了0.37%和11.39%。當然,這也符合了A股市場一貫的變動規律,一季度由于假期的緣故,工作時間會相對減少,之后在二季度公司通常都會加速運作,從而致使二季度的環比增幅會比其他季度更快,由此也會使三季度的環比增長呈現一種趨緩的態勢。
·后市爭議·
“2014年創業板指[1.43%]數難有去年翻番表現,部分炒高的龍頭品種有高位做中期頭部跡象,整體機會比去年降低不少,個股機會仍存,但賺錢難度較大”。
創業板做頭了嗎?
從估值的角度看,市場對于創業板2013年預期利潤增長在30%左右,而從本刊的測算來看,顯然創業板公司的凈利潤實際增度低于預期近6個點。回顧創業板誕生以來的數據,2009年至2012年,具有可比數據創業板公司凈利潤同比變化分別為50.18%、41.80%、17.73%和-7.13%。即,2013年創業板利潤從2012年的負增長變成正增長30%,正是這一變化支撐了創業板估值從不到30倍提升到當前的70倍,以2013年前3季度的業績為基準,創業板目前的動態市盈率高達近66倍,以全年的業績預測,市盈率也有51倍。
在經過了2013年以來的翻番大漲,創業板整個板塊的市值從9000千億越過萬億大關直奔兩萬億。創業板的牛市帶動了投資者對新興產業的狂熱,但是在本周二“領頭羊”網宿科技[1.14% 資金 研報]等領漲股紛紛殺跌的情況下,本周創業板指數大跌,甚至擊穿了10周均線(見圖1),這令市場非常擔心,有人擔心創業板70倍的PE(TTM)向上空間所剩不多。但也有繼續看好后市者反對這種觀點,認為創業板承載著中國經濟轉型的使命,雖有泡沫,但是局部的。
如果將創業板整體比作一只成長股,那么創業板的股價相對業績增速確實偏高了,未來創業板將面臨著業績增速與估值之間的賽跑,年報甚至一季報業績增速能否穩定提升是創業板維持在70倍以上PE的核心因素。今年以來公、私募基金對創業板公司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調研,回饋的情況是比較樂觀的,匯總各家機構的數據,2014年創業板在樂觀預期下業績能實現40%的增長,機構保守預計也有20%。如果我們取中值為30%,也就是說,2014年創業板的利潤增速大致與2013年相當,70倍PE繼續提升空間有限。
分季度來看,機構普遍預計,考慮到去年低基數和高增長的慣性因素,2014年一季度將是今年業績增速的高位,二、三季度高位震蕩,但部分公司將呈現增長疲態,四季度業績基數較高,增速大概率會滑坡。
長江證券[4.59% 資金 研報]發現,市場有天然的樂觀情緒,對利潤的預測會“天然地”偏高,一個具體的例子是:市場對利潤的預期從年初到年末呈現有規律的下降,這種有規律的下降與對利潤的預期的改變共同存在。圖2展示了2013年全年預測凈利潤與實際凈利潤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到市場的預期在逐漸降低并接近于實際的凈利潤。
總體來看,今年創業板頂多掙業績增速的錢,2013年那種雞犬升天的局面將不復存在。由此可以判斷,2014年創業板指數很難有翻番表現,1500點一線將經歷多次大幅度的震蕩,部分炒高的龍頭品種有高位透支做中期頭部跡象,整體機會比去年降低不少,個股機會仍存,但賺錢難度較大。
·機構意見·
“樹倒猢猻散是很自然的事情,創業板行情還會震蕩一段時間,但龍頭走弱的警示還是非常重要的。”
密切觀察主力資金流向
創勢翔投資總監鐘志峰表示,從資金流的角度看,市場瞬間暴跌都不是機構誘發的,一般都是散戶和游資行為,所以創業板之前幾次快速暴跌隨后又收復失地,都是因為流出的資金不是主力資金。“主力資金的流出方式與散戶不同,主力資金一旦流出是一個持續性的、慢性陰跌的過程,只要當主力資金選擇撤退時創業板行情才會走完。所以我們也在觀察重倉創業板的基金抱團的動向,目前雖未出現大規模流出跡象,但要謹慎對待,若主力機構大量拋貨則創業板風險加大。”
本周創業板出現持續走弱趨勢,上海證券交易所表態要激活藍籌股,以中國石化為代表的國企改革引發資金加速從題材股轉向藍籌股,這種趨勢一旦形成將造就創業板的中期頂部。對此,北京某公募人士也表示了擔憂,該公募人士向記者透露已有不少資金正在或打算從創業板撤退了,“現在創業板漲的都是一些二、三線的補漲股,一線龍頭股看看華誼兄弟、人民網、光線傳媒、網宿科技都很明顯在出貨,樂視網還算比較穩定,這些資金從龍頭股撤出來后還會反手做一些補漲的品種,但龍頭股如果沒辦法吸引資金回流,樹倒猢猻散是很自然的事情。創業板行情還會震蕩一段時間,但龍頭走弱的警示還是非常重要的。”
從走勢上看,創業板去年的一線龍頭品種十有八九的確呈現出高位震蕩的形態,后市這些龍頭品種是高位破位下跌還是蓄勢一段時間后向上突破是一個風向標。
·重點行業·
分化后的機會在哪里?
創業板代表了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近期創業板指數大幅殺跌,恰好給投資者一個以好價格買入好公司的機會。為了更好地尋找業績較長時間始終穩定快速增長的創業板個股,我們結合2012年度的業績增長情況統計,目前預計將有44只個股在2012年凈利潤同比實現30%的增長后,2013度依然有望維持30%以上的同比增幅。
其中,剔除轉讓股權、收購股權、收到政府補貼等影響凈利潤的非經常性損益因素,如因為轉讓股權獲取大筆收入的華伍股份[-0.07% 資金 研報],2012年度公司即實現了88.8%的凈利潤同比增幅,2013年年度預告顯示,全年實現凈利潤6400.28萬元~7121.99萬元,同比大幅增長166.05%~196.05%。但非經常性損益合計約3600萬元,對本期業績影響較大。
把這種不能穩定增長的公司剔除,目前,僅有碧水源[1.88% 資金 研報]、銀江股份[6.64% 資金 研報]、萬邦達[-1.05% 資金 研報]、長海股份[-0.63% 資金 研報]、萬達信息[2.76% 資金 研報]5家公司的增長原因為純粹的主營性增長。(見表4)
從行業分布看,355家創業板老公司共涉及了申萬一級行業24個;從占比統計,則主要分布在機械設備、計算機、醫藥生物、電子、化工、電氣設備、通信、傳媒、公用事業、農林牧漁10個行業。根據目前342份年度預告統計,2013年度,即使以預告公布的增長下限測算,凈利潤整體也有望實現正增長。剔除僅有個位數公司存在的行業,電氣設備、傳媒等行業增長預期最為值得期待(見表5)。
在整體掙錢難度提升的情況下,能否選對行業與個股是接下來操作的重點。當前正處于年報披露關鍵期,應關注年報大幅預增的中小盤品種,尤其是存在高送轉預期的個股。君富投資總監王進表示,創業板“殺跌”完成之后將迎來分化,前期炒概念的個股將會繼續下跌,而成長性較好的、估值適中的個股繼續走強。“醫療、消費、旅游等板塊的個股可能還有機會,但互聯網、游戲等行情結束。醫藥、醫療服務業是當前重點投資方向,2013年整體業績預期較高,估值也太離譜,而且這種業績高增長的延續性好,在跌宕的行情中,醫藥股具有攻守兼備的特征。”記者從多家公私募基金了解到,醫藥產業受政策持續推進、人口老齡化加速等多重因素影響,成為今年以來關注的重點。
而國家電網公司2014年年度計劃投資3815億元,較2013年的計劃額同比增長19.9%,超出市場預期15%。其中,特高壓和配網將是投資重點,特高壓方面,力爭核準并開工“6條交流4條直流”。巨額的投資和少見的投資高增速,將顯著拉動相關設備公司2014年的業績。
與之相對立的,從目前的業績預告看,農林牧漁、電子等板塊則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如果以增長下限統計,2013年度行業整體或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但如果以增長上限統計,則不排除也有實現增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