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感傷而無奈。相遇而不得相守,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千行。縱有王者霸氣,難成百年好事!空自對月長嘆,念人生無常,悲歡離合難免。
緣,淡然而執著。一株開滿鮮花的樹,在你不經意走過的身后,瞬間花葉落滿徑。誰懂得那風中飄零的心?原是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才換作今世一次擦肩而過。
緣,奇妙而神秘。想鴻蒙太空,如何才能與君同住婆娑人世?是多少命運巧合,我們才得以此生在塵世相遇?又是多少輪回的祈禱,才有了今世的相識、相惜、相聚,乃至相知、相戀、相守?
面對變化莫測的世事,還有撲朔迷離的情緣,人們常說,這是命中注定的緣。可是,有幾人真正理解“緣”的含義?緣來緣去,緣淺緣深,緣聚緣散,緣起緣滅,凡此種種,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提起“緣”,人們很容易想起“情緣”。實際上,緣的含義遠遠大于此,它的本意是關系或條件,可以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滅變化。
緣起,也叫緣生,是“因緣生起”的簡稱。佛經上有經典名句:“一切法因緣生”,意思是世間森羅萬象,如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一人一物,乃至微塵沙礫等,都是因緣和合而生,也將隨著因緣分散而滅。
就像一粒種子,必須撒在泥土里,經過施肥、澆水,并有充足的空氣、陽光,才能發芽、開花、結果。在這個過程中,種子是“因”,泥土、陽光、空氣等是“緣”,因緣具足時,種子才能順利成長。
人的生命,同樣也是在因緣作用中流轉的,佛陀將其歸結為“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十二因緣像輪盤一樣轉動不息,眾生也在其間隨之種下種種的因—善因或惡因,從而感受相應的果報—善因不會生惡果,惡因也不會長善果。
所有因果通于三世。佛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意思是說,不論時間過多久,只要業因不滅,遇緣都會有相應的報應。
同時,因與果也是相對的,“因”可以生“果”,“果”也可以成為另外的“因”,因中有果,果又成因,因因果果,果果因因,使得有情眾生在輪回間不斷往復,難以出離解脫。
在整個生命流轉過程中,并沒有所謂“神”或“主”的參與,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因緣和合而生,自性本是空。對于此,佛陀總結說:“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此無則彼無,此滅則彼滅。”很明確地道出了因果之間的關系。
那么,有沒有辦法跳出此生死輪回呢?有。佛在幾千年前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學佛的人,就是要明白生死輪回的道理,斷除無明,拂塵去垢,開顯佛性。一旦開悟,自然會獲得無人我對待、無時空限制、無生無滅的境界。
曾讀過這樣一則佛教故事: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定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誰知臨近大婚時,未婚妻卻變了心,強行退婚并嫁給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能為力,眼看奄奄一息。
這時,一位游方僧人路過,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他。僧人來到書生床前,從懷里掏出一面鏡子叫他看。書生看到茫茫大海邊,一名遇害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有人路過,看一眼,搖搖頭,走了;又路過一人,將衣服脫下,給女尸蓋上,然后走了;最后又來了一個人,他走到女尸邊,挖個坑,小心翼翼地把尸體掩埋了……
僧人解釋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那具海灘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她一件衣服,換來的是她今生和你相戀,為的是還你一個情。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就是最后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她現在的丈夫。”書生頓覺恍然,當下病愈!
故事里,書生悟到的便是緣的道理:任何事情都是因緣和合所成。幸福的人生,是好因善緣的結果;悲慘的遭遇,也是輪回中無法逃避的惡果。所有一切的根源,都是由自己親自參與并種下的。
如果你現在擁有幸福,那么,請一定要倍加珍惜。今生相愛的人,或許是經歷千百劫才得以相遇;至交的朋友,或許曾在前世無數次共同患難;良好的人脈,是你生生世世結下的善緣;無論金錢財富,還是功名地位,都是輪回路上行善積德的福報。請務必惜緣,惜福,并做更多的善事,為自己保持良好的因緣。
如果你剛剛遭遇到苦難,那么,請一定要懂得看破、放下。人生的苦難固然是過往所造的苦果,但可以藉此消除曾經所造下的惡業,為什么不可以笑著面對,然后重新開始呢?如果處于逆境,請你放下仇恨,放下貪嗔癡,心懷慈悲,常思感恩,用一顆柔軟的心去化解種種矛盾,他日因緣會聚時,自會另有一番柳暗花明的景象。
萬法無常,聚散有緣。行走在塵世間,我們要懂得取舍。聚是緣,別離也是緣,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重要的在于當下。唯有從自身來改善逆緣,培植好緣,廣結善緣,隨順因緣,方可解除內心的煩惱,獲得生命真正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