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八綱辨證,講陰陽寒熱,講治病必求于本。四肢離心臟較遠,如果是熱的,就表示人體內沒有瘀血塊,如果冰涼,就表示體內因為寒冷在制造瘀血塊,而產生里寒的原因就是腎陽不足。
心臟的動力來源于腎,如果腎陽充足,自然就會使人體的各種功能得到恢復,心跳自然有力,瘀血自然得以融化,癥狀自然消失。
中醫不需要測量血壓,注重癥狀反應。像:頭暈,肢麻,肢涼,項強,頭痛,耳鳴,心絞痛等,此時如果測量血壓,血壓大多偏高,而在中醫這里所反映的是相應部位的陰陽失衡,往往是氣血不足的表現。所以并不把高血壓看作是病理的破壞和治療的對象,而把它看作是治療的服務對象和依靠對象,所以要因勢利導,助其成功,幫助完成抗病反應。
附子大熱,是溫陽良藥,瘀血遇到附子之熱,就像冰遇到火一樣自然融化,不但能清除現有的動脈血管瘀阻,又可預防人體再制造瘀血,治標又治本。所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應以溫腎助陽,補血化濕為根本大法。用此法治療期間,血壓大都會有所升高,甚至頭痛。此時應堅持服藥,千萬不要被血壓計的數值所嚇倒,待腎陽恢復瘀血融化,血壓必定下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