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臺灣這兩位頂級的語文教師面前不能不表示我們的佩服之情:一位是臺灣臺北女中的易理玉老師,一位是臺北建中的林明進老師,他們盡管是高中老師,但是他們在講臺上所呈現的語文教師的能力與素養,他們的講座里所蘊含的古文功底,他們的機智與幽默,他們對語文教學的無比熱愛,他們對教育的無比忠誠,都是我們這些大陸老師所需要的。 易理玉老師之所以選擇當語文老師完全是因為自己過去的老師對她的愛與關心,讓她不由自主地喜歡上語文,她也是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愛對學生進步成長的幫助,也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不斷地獲得成就感與快樂,她能夠在看起來十分繁瑣而艱苦的語文教學中一點一滴的收獲著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滿足與喜悅。
而林明進老師,是一個從小生活在偏僻農村的放牛娃,他之所以能夠愛上語文,完全是因為自己在十三四時遇到了一個對自己十分嚴格且無私的語文教師,在寒暑假抓他們這些農村孩子讀《古文觀止》,而且把每一篇文章抄下來,而且到了高中又遇到了對他十分呵護有加的語文老師,讓他不愛語文都不可能,讓他不走上語文教師之路都不可能。
兩位老師都談到了自己的老師對自己成長發展的重要而深刻影響:至今他們依然熱愛教育,依然熱愛語文教學,到了可以退休的年紀依然在語文教學的戰線上樂此不疲。 對比他們,我們大陸這些語文老師除了在文言文方面的功底方面與他們相比差了許多,哪怕是對語文教育這項事業的態度也有著明顯的差距。這不能不令我們深思:為什么兩岸之間的語文老師會有如此差距?
在與兩位老師的溝通與交流之中,我們慢慢了解到:臺灣的老師是有著相對獨立自由的教學權力,他們并沒有什么統一的教材,也沒有統一的教學模式,他們除了三十篇文言文必教之外,其他的教材都是語文教師自己選擇,自己根據個人的能力特長進行教學,他們個人具有一定的教學自主權,老師也是可以較好地發揮個人的專長,老師對學生的管理也不是十分死板,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權利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熱愛學習,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課堂里獲得成就感,自己也能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