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賬遲早是要還的!”這句話是一個女兒的母親說的,是她對他的丈夫,對她女兒的父親說。這個賬不是金錢的,這個賬是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作為父親沒有陪伴孩子的那筆賬。
這個母親說這句話的時候,十分堅定,十分淡定。因為她的丈夫的的確確在孩子成人之后發現:在年輕時候,自己因為忙于工作,根本無暇顧及女兒的生活和學習,都是妻子在打理,那個時候,自己還沒有覺得有什么過錯,畢竟自己的打拼也是為了這個家??墒堑鹊脚畠郝L大,到讀高中,自己跟女兒之間幾乎就沒有什么話可以交流,而妻子則跟女兒無所不談,就像姐妹一樣,甚至有時候想插嘴都找不到機會。
這個時候才明白,女兒的成長沒有父親的陪伴,女兒自然不會與父親親近,父女之間的隔閡的產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后來女兒要到英國留學,這個時候母親跟女兒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顯然要比他這個當父親的要順暢得多。當父親的人也終于醒悟了,也終于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改變自己與女兒之間的隔閡與差距。這個時候,他也明白多分時間給女兒的重要性,哪怕工作再忙,都要跟女兒交流,或者陪女兒聊聊天,吃吃飯,女兒到了英國,自己有空還是會跟她在電話里說說話;甚至很多時候,內心深處總感覺虧欠女兒很多,畢竟在她成長的最關鍵時候——小學初中——自己幾乎沒有跟她在一起。
這個案例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個朋友家庭。類似這樣的情況其實很多,這個家庭還算幸運,因為女兒有一個優秀懂教育又明理的母親,盡管父親的職責暫時缺失,孩子的成長總體還算健康。只是因為父親職責的疏失,導致了父親與女兒之間的矛盾與隔閡,不能不說對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父親欠孩子的情感賬最終還是的彌補,只是各種各樣的方式與渠道不一樣,但無論如何父親想贏回孩子的那份情感他得付出比正常更多的精力與時間,他得想方設法來調整和改變自己的心理與交往的方式才可能逐漸贏得孩子的認可。作為父親知道自己要還賬,也懂得以什么方式來還賬,還是幸運的,畢竟孩子最終還是接受和認可了父親的付出。
假如,父親與女兒之間的情感隔閡沒有找到恰當的方式來彌補,甚至這種隔閡變成了一種冷漠與傷害,孩子與家長之間根本沒有辦法來彌補彼此之間的關系。這個時候對于父親和孩子都是一種極為可怕的傷害。這個時候的賬,恐怕就變得有點令人心碎與傷感了。這個時候所還的賬,恐怕就不是想還,就能夠還上的了。
所以,每一個做父母的人,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生活在孩子的身邊,盡可能陪伴孩子,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最好的情感呵護大使,讓孩子成為父母前進最好的動力。也許那種所謂的賬,就不必還了,彼此的愛意則可以增加許多,生活也會因此變得更加美好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