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的同學聚會,同學在一起的暢談的時候,每個同學幾乎都會情不自禁地提出過去的那些點點滴滴,那些曾經(jīng)一起生活的日子,一起做的事情,一起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
好像不仔仔細細地談這些事情就對不住彼此,好像不這樣全面回顧與交流就有點違背了聚會的宗旨,好像不如此細膩而準確地描繪出以往的場景與畫面就不是真的老同學似的。
其實也未必是真的這樣的要求,而是人進入了這樣一個磁場,進入這樣一個時空里,過往的那些熟悉的面孔,過往的那些記憶因為這些人的出現(xiàn)會不由自主地從每個人的大腦你跳出來,好像程序已經(jīng)編訂好,到了這個場合,到了這樣的時刻,每個人都把自己本來的頻道與節(jié)奏全部調整到這個點上,什么其他事情,什么其他內容,什么其他故事都暫時擱置一邊,似乎是自動屏蔽。說起來也真的難怪這些人,畢竟這些老同學相當一部分是十幾年沒有見面,甚至更久,甚至從畢業(yè)至今都沒有見過一面。
只是當我坐在這樣一個情景里,會發(fā)現(xiàn)特別奇怪的一些現(xiàn)象:這些成年人,在中年人,不少人居然一個個撕下了平時的那些面具,一個個真的好像真的回到了青春時的無拘無束,回到了過去那種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似乎真的有點回春的感覺。也許這么多同學的存在是一種青春的見證,也許這么多同學所構成的氣場溫暖了每個人,溫暖那些在職場拼殺已久的中年人們有點冰冷的心。
如果這個時候還有當時的老師,而且這些老師再說一些應景的話,真的會讓這些中年人們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戒備,情感的閥門會突然打開,聚會完全成了一個情感歸宿的地方,聚會徹底變成了回憶與釋放情感最集中的場所。
至于為什么很多人喜歡同學聚會,或者說熱愛同學聚會?這個原因很多。情感因素是一個方面,利益關系也是一方面,不少人更多的是找一個純粹的地方,關系純粹,情感純粹的地方,似乎可以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找到一個情感的寄托與歸宿。
至于那些在同學聚會上發(fā)生了一些負面的因素或事件這也是可以理解與接受的。畢竟社會不是那么單純的,同學的關系也不可能單純。關鍵是看每個參與其中的同學以什么心態(tài)和方式來看待同學情感與同學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