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橫掃神州大地,我們大中小學的日常教學都受到了沖擊,選擇網絡教學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方式,可以說,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但現實已經如此,作為教師只能適應,只能改變,適應當下的教育,改變自己原有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學生也是如此。
網絡教學與往常在學校的課堂教學還是有著極大的區別的,教師和學生都需要一段時間進行調整與適應,畢竟在具體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是不一樣的:網絡教學有錄播的,有直播的;錄播的學生可以回看,具有反復性,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直播則具有情景化、互動感較強,而且教學過程中相對靈活、針對性強,也可錄播,也可不錄;兩者都取代了傳統的教室,而是在虛擬空間中進行對話交流。這種教學比日常的課堂教學最大的好處就是教與學是可以在家中,而且考驗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與自覺性;最大的壞處就是由于是在虛擬空間,頂多是老師的直播,讓學生看到,老師并不太可能看到課堂里的每個學生,而且學生的課堂表現具體怎樣,老師頂多是通過對話點名,讓對方回話,如果學生沒有麥克風,只能聽,頂多打個字來回答而已,他們的具體反應,課堂的表情,老師是不太容易知道的,假如有個別學生只是掛在網上,人并沒有在聽課,甚至離開電腦,去做其他的事情,老師更無法管控。
所以網絡教學既考驗每個教師網上教學的水平與能力,老師是否能夠吸引學生聽課,學生是否愿意聽老師的講課,這全靠老師的魅力,靠點名也是靠不住的,當然這也考驗學生覺悟與自控力。認真的,想學習的,自然會專心致志聽課,甚至配合教師完成作業,這是教師最希望看到的,但人都是有惰性的,應該可以想象得到: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平常在教室上課,老師在場都會講話,分心,更何況現在是在自己的家里,而且父母還上班的情況下,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夠十分認真專注自覺,顯然是不太可能。別說這些學生,成年人如果是是參加這樣的會議或者學習,有幾個人是真正自覺的?
網絡教學如何變得更接近實際的教室里的課堂,如何讓教師能夠更有效地與學生互動交流,更真實地了解學生課堂的動態表現,更好地將教學的重點難度化繁為簡且有效地教會學生,這才是關鍵。當然這是一種理想化的目標,當下暫時還不可能,即便在那些學習基礎很好的學校里,他們的學生估計都有可能出現掉隊的情況,更別說那些基礎比較薄弱,學生不夠自覺的學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