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十年的老師,我常常收到家長們類似的求教求助信、電話,而前來咨詢的孩子,95%以上存在不同程度注意力不集中及相關問題。
在咨詢過程中,在靜靜聆聽和共情里,我深切感受到很多家長對孩子注意力狀態的關注,也深切感受到家長們著急、焦慮、無奈而迫切期待改變的心情。
注意力集中,也就是專心,是指在一段時間里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情。注意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也是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的基礎。
聰明的孩子之所以聰明,除了天賦,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學習和鍛煉——聰明的孩子坐得住,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有著高度而持久的專注力與自控力。
專注品質與能力,不僅影響到孩子當下的學習、生活,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小學階段的孩子,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維持在15-20分鐘左右都屬于正常,高年級的小學生一般注意力可維持在半個小時上下。
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孩子注意力維持時間在這個正常范圍內,父母就不需太焦慮。
對于注意力的確太短的孩子,比如一個5年紀的學生,注意力仍然只有十幾分鐘,那么請父母參照本文前述兩大部分,即在孩子注意力發展的關鍵期(0-6歲,尤其是在0-2歲),那個時候,你做了些什么,你的育兒方式是否阻礙了孩子的發展?
有的父母性子急,愛催促孩子;有的父母對孩子要求高,或者控制多,就傾向于打斷孩子、干擾孩子。這些都是有問題的教養方式,很容易將孩子的注意力“訓練”得短。
所以,若你家孩子也存在注意力問題,父母先自省,是否自己的教養方式屬于上述幾種。若是,那要先從自己的教養方式調整起。
比如注重養成孩子的好的學習習慣,而非過多干擾孩子寫作業中犯下的某個錯誤;提供有趣的方式讓孩子看到學習的樂趣所在,而不是給孩子提出一堆的高要求,等等。
如果發現孩子做作業拖拉、不愛上學、課堂上精神不集中、學習成績不理想等,這時候要弄清楚,孩子是否遇到了一些問題。
比如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老師講過的東西自己不理解等,這就需要父母去觀察、跟孩子好好溝通等,并有針對性地提供支持。
另外,孩子不好好做作業的話,要看孩子是對所有作業都缺乏興趣、缺乏耐性呢,還是只在學習某些特定科目時缺乏耐性、無法集中注意力。
如果是后者,沒有問題。因為的確有時候,某些科目,或者某些科目的老師,孩子更喜歡,而另外一些科目恰恰相反。
此時父母應該做的,不是把責任推到老師身上,而是通過有趣的課外補充方式(比如跟孩子做游戲、利用一些有趣的素材讓枯燥的課程變生動等)幫孩子發現那個科目的樂趣,提高孩子對課程本身的興趣。
同時,也可以幫孩子看到老師身上的可取之處。
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內心世界。
很多父母在孩子進入了小學以后,就更多把注意力放在他們的學業上,很容易忽視對孩子的關注、陪伴。
所以,不少孩子入學后表現出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實只是有心事而已。
孩子的心事其實不外乎下面這些:無法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需要父母的引導;缺乏父母關注,跟同班同學因為比較而產生了心理落差;自己遇到了一些困難,又不知如何說出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