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轉大腸是屬于山東的一道名菜,這道菜是我國古代清朝年間,濟南一個叫做九華林酒樓店主創造的,最早被叫做紅燒大腸,之后有許多的文人墨客在這里吃過這道菜之后都非常喜愛,店主很喜歡九這個數字,所以文人墨客們為了取悅店家,同時稱贊廚師的高超水平,賜予這道菜新的名字——九轉大腸,從此這道菜編流傳了下來,并被世人贊頌。
九轉大腸的來歷便是這樣,既然知道了它的來歷,那么下面咱們再一起來看看九轉大腸的做法吧。用到的食材有豬大腸,香菜,胡椒面,生姜大蒜和蔥,紹酒,花椒油,白砂糖和醬油等調料。食材準備好了之后首先將豬大腸清洗干凈,切成小段,放在沸水中焯燙一會兒,最好是將其煮至9成熟,然后撈出瀝干水分備用。炒鍋中加油,燒熱6成熱后把豬大腸倒下去炸,直至變成金紅色后撈出,另外在鍋中倒香油,燒熱之后倒入白砂糖下去用小火炒化,接著將豬大腸再次倒進鍋中,使其均勻上色,最后再加料酒和切成細末的從腳酸,炒出香味之后加入適量的清湯,沒有的也可以用清水代替。
最好在這個時候加在鍋里加調料,醬油,白砂糖,醋,食鹽和味精,攪拌均勻之后用中火煮,將湯汁熬到只剩四分之一之后加入肉桂,胡椒粉和砂仁,攪拌均勻后繼續小火微煮,直至湯汁變得濃稠后,豬大腸入味均勻,在表面淋上一些雞油,裝盤后再撒上一些香菜末就可以了。九轉大腸的成品顏色是非常好看的,這得益于白砂糖的熬煮,一定要將白砂糖徹底融化,煎成紅色之后再把豬大腸倒在鍋里去。
小貼士:
豬大腸的清洗非常重要,一定要將里面的糞便反復的清洗干凈,然后加入適量的食鹽和白醋揉搓,除去粘液和以為,最后再用清水清洗幾遍,一定要確保洗干凈和去除異味,洗好的豬大腸放在鍋中,加清水煮一會兒,煮開之后再換一次水繼續煮,這樣可以有效去除異味,水中同時可以加入花椒,蔥段和姜片,可以更加完全的去除腥味,經過這樣嚴格的方法清洗出來的豬大腸就比較干凈了。很多時候,我們拿到一些食材不用說做了,光是清洗就非常的棘手,這個時候用鹽和酒腌制一般都管用,不僅可以起到清洗的效果,還能達到去除異味的作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