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追求的是志同道合。高山流水,琴瑟相宜,可一直是我們無法不向往的友情之境呀。其實人之為友,不外乎或因志趣,或因利益。志趣因內(nèi)在而恒久,利益因外在而脆弱。
總體來說,交友是我最拙劣的人生本領(lǐng),我是個不善交際的人。不過,盡管我不善交際,但我對人很真。所謂的真,就是不掩飾,不搞陰謀詭計,不搞陰奉陽違。欣賞你就欣賞你,討厭你就討厭你。這可能是我的人生觀在交友領(lǐng)域的延伸。
我以為人生太短促,人生靠自己,有限時光里享受我通過自己努力而得到的一簞食一瓢飲足矣。我不想過多的心思花在謀人上,我不必過多地說違心話陪違心笑做違心事。我至多多吃些苦多走些彎路多過些窮日子,但我活得心里坦蕩蕩。
我以為人生而平等,所以,無論你官至七品還是淪為街乞,只要我們是朋友,我們就是平等的,我們就應(yīng)該彼此尊重。我做不到對七品官朋友點頭哈腰,阿諛奉承,所以,我的朋友只要一升到七品就會成為我的路人。我做不到對街乞朋友棄之如敝屣,所以,我真正的朋友都是那些處于社會底層卻非常有骨氣的人。
我非常信奉“各人自掃門前雪,何管他人瓦上霜”。我取意的重心在干好自己的事。對于朋友,我以為也這樣為好,尊重朋友的隱私,尊重朋友的獨立。不要一是朋友就糾纏攪和得你我不分,純?nèi)唤鐐兾丁?/span>
我不善交際,但我也不善結(jié)仇。所有的以前以為是仇人的人和事,日后看來都覺得純粹是小題大作、小肚雞腸,乃至無聊透頂。尤其是讀了不知哪里來的那句話,“生命太短,我們沒有時間記仇”后,我覺得結(jié)仇純粹是在浪費本就很短的人生。
我以前把某人定性為仇人的話,必咬牙切齒地決心一定要滅掉他,后來覺得自己太目光短淺和見不多識不廣了,世界這么大,憑什么就容得下你就必然容不下他?況且本就是蛇有蛇路鱉有鱉路,上帝既然送你來這個世界,他就會為每個人指一條生路的,誰也不能輕易地滅掉誰。從這個角度來看,結(jié)仇固然是愚蠢的,嫉妒同樣是愚蠢的。我們倘真的渴望進步的話,我們需要的是自省、自力,跟自己比,而不是踩別人、壓別人,挖別人墻腳,同樣也不是一味地靠別人。我不結(jié)仇,但我到底對一些人看不慣。怎么辦?不看唄!還是我老家的土話說得到位:“屙屎都跟他隔三條田埂”。真回避不了的時候,盡量少看總是可以做到的吧。
我最欣賞的朋友關(guān)系是,相互砥礪,相互幫扶,相互進步,彼此坦然地施愛和接受愛。但現(xiàn)在的社會太功利了,而我的學力和交際圈畢竟很有限,所以現(xiàn)實中,這樣的朋友少之尤少。
多少的日子里,翻開電話本,找不到一個可以相訴的人,到底是件凄涼的事。有的是我內(nèi)心很清楚的利益關(guān)系而已,有的則是我不忍心相擾的真朋友。真的,我總想跟真朋友們說些我的快樂事,但快樂恰恰在我人生中所占比重并不高。所以,我只有合上我的電話本。
坦率而言,在這個功利社會里,真朋友越來越少了。人們之間的交往越來越趨于相互利用和功利算計。有用處,成了人們交往的原初出發(fā)點。那么,像我這樣一個處于邊緣化部門里又手無寸土的邊緣化角色,可利用價值之微不言自明的了。正是因為這點,我越來越愿意走向我的內(nèi)心。
走向內(nèi)心不等于自我封閉,相反地,我是個非常強調(diào)開放性的人。向哪里開放?向書本開放,向世界開放。一本好書就是一位好朋友。我至今的最愛之一就是,夜燈下靜靜地捧讀一本好書。哈耶克、康德、盧梭、海德格爾、薩義德、席勒……正是通過書,我結(jié)識了這些偉人們,并長久地沉浸于那種被醍醐灌頂而茅塞頓開的感動與心顫,同時,仿佛看到他們清癯卻偉岸的身影,聽到他們孤獨卻有力的踱步聲。讀他們的書就是在聽他們的課,和他們在對話。他們,既是我精神的導(dǎo)師,又是我終生的朋友。有他們陪伴,我無法孤獨。
向世界開放,就是結(jié)交五湖四海的朋友。 越囿于一隅越視野狹窄心胸狹窄。越走不出去,只在這一隅里交朋友,越會加重這種狹窄化趨勢。一個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行業(yè)、不同價值觀的朋友所帶給你的人生啟迪,是數(shù)倍乃至數(shù)十倍于你狹小圈或同業(yè)圈內(nèi)的朋友所能帶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