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嗯?古代手銬?
其實不是喲!這種樣式的青銅器叫做連銜,是銅車馬上的配件。
“哇塞!古代的青銅器?!它們一定價值不菲吧?”
非也~ 類似的物件在古玩市場是極常見的,不過幾百上千元。但部分文物價值卻是極高!
央視《國寶檔案·車馬器1》
央視《國寶檔案·車馬器2》
本期目錄
3、車飾(軎、轅頭飾、青銅車輿組件、衡飾、軛 、鑾鈴)
與人類其它發明使用的器物工具一樣,我國古人所用的車馬,也同樣走過了一個由簡到繁的過程。我們先來看看安陽殷墟博物苑保存的商代車馬實物。
在西安市長安區的張家坡村,有一座1956年由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豐鎬工作隊發掘、保留的西周中期車馬陪葬坑,因其地處灃河西岸,故簡稱其為灃西車馬坑。
戰車之馬,周飾青銅附件,其首頂系獸面馬冠,其雙目圓瞪獠牙外露,制作相當精美。
而更令人稱奇的,卻是北邊這掛卿大夫日常乘用的軒車,請看:
此車附件不但全而精美,就連革制挽具也是用海貝來裝飾的。
須知這種海貝在當時屬于貴重之物,是君主用來賞賜臣屬、諸侯互相饋贈的禮品,也是可以當作貨帀使用的硬通貨,而這輛車上用做裝飾的海貝,居然就達到了兩千多枚,其奢華程度不言而喻。
不過,這還不算是頂級的。在陜西岐山的賀家村,又發現了一處令人瞠目的西周中晚期車馬坑。
上圖為西周時車上重要部件,叫作“軎(wèi)”、“轄”。從“軎”、“轄”的造型和波曲紋飾,我們可以判斷出它出自于西周,紋飾大氣,是貴族所乘之車的附件。
青銅軎,套在車軸兩端,止配轄,用以加固軸頭 。
公元前471年,晉國韓、趙、魏三家貴族聯手滅了智伯等其他勢力,繼而瓜分了晉國,史稱“三家分晉”。其中魏國君主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
立國初期,其二代君魏文侯舉賢任能實行變法,同時啟用了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一干文臣武將,不但加快了魏國的封建化進程,也使其得以迅速擠身于強國之列。下面這件錯金銀轅首飾,即為魏國遺珍 。
此物1951年出土于河南省輝縣固圍村,通長13.7公分、管徑4.8公分 現藏國家博物館
勿庸置疑,此物造形生動傳神,作工精彩絕倫,說它是戰國錯金銀器中的極品,當不為過。那么,它是一種什么動物呢?
這套組件包括:較飾6件,輢飾8件,軫(zhen)飾2件,軾飾、軨(ling)飾、銅鍤座、達常各1件,共20件,重約200余公斤。 請注意看位于中部的那對龍首較飾。
組件相合,即形成了一乘縱140厘米,橫170厘米的方形車輿。在生產力相對低下的戰國時代,要打造出這樣一輛車駕,其艱其難可以想象!一個字,豪車!
西周晚期 粱帶村芮國墓地26號墓出土
出土實物表明,截至西周晚期,鑾鈴與這種鐘式鈴是共用的,其方式如下圖:
馬嚼子。
這便是本文開頭提到的連銜~
[biāo] 馬嚼子兩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西周
古代系于馬頭部的飾件,形式各異,放置在馬的額頭中央偏上部,也就是馬鼻革與額革部位交接處的飾品。銅質的當盧盛行于商周時期。除了裝飾,也許還起到馬面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