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記者羅茜) “噴嚏、饕餮、鰥寡、羸弱……”如果對著一張白紙,你能記起這些詞怎么寫嗎?腦子里呼之欲出卻怎么也寫不出來,對于這種感覺,許多人并不陌生——一項調查顯示,八成人有過“提筆忘字”的經歷。
昨日來漢的古文字學家、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趙平安在武漢圖書館舉辦講座《漢字——我們的精神家園》,稱“提筆忘字”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失憶現象,并不影響漢字的使用和傳承。
“提筆忘字”成普遍現象
美國《洛杉磯時報》曾經報道:“由于使用拼音發手機短信及電腦打字正在取代擁有數千年傳統的一筆一畫漢字書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記得如何用筆書寫漢字。”記者隨機調查了20個年輕人,其中包括大學生和白領,他們都表示,隨著使用電腦、手機時間越長,“提筆忘字”的現象越嚴重。
“提筆忘字”的現象在年輕人的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還有了一個新名字——“電腦失寫癥”,有人做出了“癥狀分析”:由于在電腦和手機上敲字,缺少筆跡的書寫感和印痕感,對大腦的語言中樞產生不了刺激作用,從而造成了大腦皮層的暫時性失憶。
記者調查中發現,除了“提筆忘字”,有些人還出現了新的“癥狀”:手寫容易寫錯字、用筆難以表達自己的觀點、手寫字越來越差甚至懼怕手寫。在武昌一家電廠工作的王先生說:“前幾次廠里考試,題目都會,就是寫著寫著忘記字怎么寫了,結果別人都交卷走了,我還沒寫多少,最后都是不及格,現在一拿筆就覺得頭疼。”
專家稱“提筆忘字”不必憂慮
日前,福建省下發通知,要求中小學開設專門寫字教育課程,保證寫字訓練時間。無獨有偶,不久前,湖北省也出臺了加強漢字書寫教育的措施,這些折射出社會對漢字書寫水平下降的憂慮。
昨日來漢舉辦講座的趙平安教授,談到“提筆忘字”的問題,認為不必憂慮:“這是新技術帶來的必然影響,是正常現象。絕大多數人‘提筆忘字’只是暫時性失憶,事后他們會通過查詢字典、手機、電腦,復習字的寫法,這種現象并不影響他們對漢字的使用,也不足以影響漢字的傳承。”
從事文職工作的宋女士告訴記者,她平均每天8個小時對著電腦,打字的時間很多,只有偶爾才做筆記、開貨單才手寫。“打字比寫字更方便,而且現在提倡無紙化辦公,‘提筆忘字’對工作和生活的影響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