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菊,菊科菊屬多年生草本,野生。高50—100厘米,有地下莖匍匐莖。莖直立。自中部以上多分枝,或僅上部有花序狀分枝。莖枝上有稀疏柔毛,但上部花序枝上毛稍多。基部和下部葉花期脫落。中部莖葉卵形或?qū)捖研危?font color="#FF0000"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二回羽狀分裂。一回全裂或近全裂,二回半裂或淺裂。一回裂片2—3對(duì)或2—4對(duì)。最上部接花序下部的葉羽裂、三裂、或不裂。全部葉兩面同色或近同色,淡綠色,被稀疏柔毛,或上面幾無毛。中部莖葉柄基處有分裂的葉耳或無耳。頭狀花序直徑1—1.5厘米(或2厘米)。多數(shù)花朵在莖枝頂端排成疏松的復(fù)傘房狀花序。總苞碟形,外層苞片線形或線狀長圓形,無毛或稀毛;中層苞片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全部苞片頂端圓形,邊緣白色或淺褐色,膜質(zhì)。舌狀花黃色,舌片橢圓形,頂端全緣或2—3個(gè)不明顯的齒裂。
井窺齋按:末二圖是采回來的委陵菊與野甘菊的頭狀花序,兩種野菊的苞片明顯不同,野甘菊的苞片呈淡綠色,委陵菊的苞片則呈灰白色。本地有沒有不加修飾詞的野菊呢?我不敢確定。野甘菊與委陵菊明顯不同,但在本地都叫野菊花。在花發(fā)初期,含苞待放之時(shí),倘若您在山坡上遇見它們,您一準(zhǔn)發(fā)現(xiàn)它們二者不是一種植物,一種植株發(fā)綠,一種植株發(fā)白,特別明顯。野甘菊的頭狀花序似花稍稍小一些,但較密集。委陵菊的花盤稍大,莖枝也發(fā)白。對(duì)印象中固有的“野菊花”改稱為“野甘菊”或“委陵菊”,我有些于心不忍,更有些舉棋不定。照片分別拍于9月28日、10月5日、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