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對海鮮的熱愛,是悠遠的人類文明開始。
據說在半個世紀前,在福州城西的石山遺址考察中,就發現了大量白色蛤蜊殼堆積層。原來4000年前福州人,天天都在喝海鮮湯呢。難怪福建人做起看起來簡單的海鮮湯,卻能做出九九八十一種。
到了武漢生活,去個小飯館炒個菜,發現這邊小伙伴點菜,特別不愛點湯,而且湯類相對來說好平淡,不是魚片皮蛋湯,就是番茄雞蛋或者紫菜湯。
話說回來,同樣是一道普通的海帶排骨湯,都可以吃出清爽的大海的味道。
其中有種叫“文蛤”的花蛤,是貝類中的珍品。福建長樂(對,就是長樂機場的那個“長樂”),這里有種“江田花蛤”,肉質細嫩、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作為“貝中珍品”,無論蒸煮、涼拌、爆炒、做湯均味道鮮。
反正有這些花蛤在手,清新海鮮湯就不愁了,一把花蛤,可以加上冬瓜或豆腐,加入一起,湯味鮮香,而且有益身體。
像壹周君這種做飯不太懂火候,但是做海鮮湯成功率達百分之百。
花蛤算是海鮮里面吃起來比較省事的了,煮開之后,它的殼就會自然張開,翹開硬殼,可以把肉挑出來。
但懶人壹周君,其實還是嫌花蛤麻煩了,我更愛海蠣豆腐湯或者冬瓜干貝湯。
《本草綱目》講,海蠣肉“多食之,能細潔皮膚,補腎壯陽,并能治虛,解丹毒”。海蠣肉質細嫩,鮮味突出,味道獨特。
海蠣可做成的菜真不少,除了名揚四海的蚵仔煎外,論營養,海蠣豆腐湯更是保留了食材的原味。
海蠣豆腐,相映成趣,湯中浮沉,淡藍點點,有若孤帆遠影,頗有意思。
另外還有干貝湯,看起來特別清亮晶瑩,清淡,滑滑的,有干貝的嚼頭和余味。干貝營養豐富,味道極鮮,與新鮮扇貝相比,腥味大減,這道冬瓜干貝湯極具藥用價值。
對于懶人我來說,無論是海蠣湯還是干貝湯,都是不用剝殼直接入口,滿滿一口海鮮肉,特別滿足。
還有一道絕對是福建特色的——酸筍滑蟶湯。
比起花蛤,我更愛蟶,因為殼薄容易剝,而且肉飽滿鮮甜。特別是在夏天,尤其盛產。
蟶子最常見的一種叫長竹蟶,兩殼形似長竹筒。
蟶,最出名的要數長樂的“梅花蟶”了,每年九月,是梅花漁區新蟶收成的季節。“梅花蟶”味道鮮美獨特,口感脆韌兼備,極富營養。
也可以吃干味:將其曬干,便于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