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曹雪芹先生所著《紅樓夢》大家都不陌生,其中“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更引得無數愛好者紛紛研究,甚至成立了“紅學”這個特殊的流派。
紅學流派橫跨文學、哲學、史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自清朝以來,也出現了題詠、索引、評點等多種傳統研究方法。紅學研究者的分布范圍非常之廣泛,不僅廣泛分布于中國的各行各業之中,甚至在國際社會都有眾多狂熱的紅學愛好者。其研究熱度甚至比肩西方著名文學研究流派——莎學(莎士比亞學)。
清代著名詩人袁枚便是紅學愛好者的一員,他根據明我齋的詩集推斷,《紅樓夢》中有筆墨提及“校書”這一類人群。與現在校勘書籍的字面意思不同,當時的“校書”也是妓女的雅稱。
詩人郭沫若也是狂熱的紅學愛好者,他十分反對袁枚的觀點,甚至認為袁枚沒有看過《紅樓夢》的原著小說,僅憑明我齋的詩句便主觀臆斷把“紅樓”當成了“青樓”。實際上明我齋的詩句描寫的是林黛玉,并非傳統觀念的妓女。
究竟誰的判斷有道理呢,恐怕只有走進原著才能得到答案。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提到薛寶琴取走過的十處古跡,作了十首懷古詩。這些懷古詩不僅僅是對往事的懷念,還是有趣的謎語,暗指十件俗物。
曹雪芹先生在文中明確指出這是謎語,卻并沒有給出謎底,只是說大家猜了一回,并沒有猜中。當然這自然引起了紅學愛好者的興趣,他們各顯神通,卻仍然眾說紛紜,沒有得出一個確定的答案。
第一首赤壁懷古描寫的是赤壁之戰蜀吳聯軍火燒曹軍的故事,謎底是法船。
法船在古代是喪葬時期的一種祭祀品,用紙糊成船的形狀,并在里面放入小鬼和死者的模型。法船雖然是船形,但是并不放入水中,而是等到儀式結束用火焚燒殆盡。從原詩中提及的“水不流”、“一炬”、“英魂”等詞語來看,法船這個答案還是比較合理的。
另外此詩的另一個謎底是史湘云。“法船”也暗指了史湘云的最終命運,既和湘云的判詞交相輝映,又暗示其日后流落煙花柳巷,成為船妓的悲慘命運。
第二首交趾懷古描寫的是東漢時期馬援招軍的故事,謎底是銅鼓。
銅鼓是古代與軍事息息相關的銅制古樂器,古代軍隊常用鼓和鑼發號施令,擊鼓而進,鳴鑼而退。從原詩中提及的“銅鑄金鏞”、“聲傳海外播戎羌”可以推斷當時應該是大獲全勝,擊鼓而進的狀態,因此銅鼓這個答案也較為合理。
此詩也另有他解,銅和金都是黃色的物件;用銅鼓發號施令,眾人皆要聽從命令。這也指向另一個謎底,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妓——黃皆令。
第三首鐘山懷古描寫的是六朝南齊時期周颙隱居鐘山,后又出來做官的故事,謎底是傀儡。
聯系原文中周颙無緣無故被拉出來做官,不僅沒有什么成就,還要遭受他人的嘲笑,自然會想到木偶戲里的木偶人,即傀儡。另外“凡塵”二字若理解成離開凡塵,倒也與傀儡相互對應。
此詩也暗藏另一個謎底,即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陳圓圓。陳圓圓擅長演戲,但卻只是會演戲的傀儡。后被田貴妃的父親送給當時的皇帝,正對應了“無端被詔出凡塵”,離開民間,進入皇宮。
第四首淮陰懷古描寫的是漢朝名將韓信的故事,謎底是打狗棒。
韓信落魄時期曾受一飯之恩,太平閑人解釋說,槌名為打狗棒,供亡者過惡狗村用之。詩中也有勸人行善的意思,切莫瞧不起窮人,也許日后人家會有飛黃騰達之日。
此詩的另一個謎底是楊友云,也是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妓。楊友云曾經三次嫁給董其昌,可謂“三齊定位”;“惡犬”又對應試圖騙婚楊友云的空和尚;至于一飯之恩,楊友云曾靠模仿董其昌的畫養家糊口。
第五首廣陵懷古描述的是隋煬帝沿著大運河南下游玩的故事,謎底是柳樹。
“蟬噪鴉棲”的地方自然是樹上,而“隋堤”兩岸正是隨風起舞的柳樹。柳樹也常用于形容風流之事,如“楊柳細腰”、“花街柳巷”等。
此詩的另一個謎底是柳如是,也是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詩的上半句一眼便可看出指“柳”,后半句更是對“柳”的形容。“柳”正是“像這樣”,即“柳如是”。
第六首桃葉渡懷古東晉時期王獻之的寵妾桃葉渡江的故事,謎底是油燈。
“衰花”、“閑草”分別對應油燈的燈草和燈花;“淺池”則對應油燈的燈盞。古代的油燈是兩件套,底座和油燈是分開組裝在一起的,并且當時窮人家的油燈大多是陶制的,可謂“桃枝桃葉總分離”。
此詩的另一個謎底是卞玉京,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卞玉京癡情于才子吳梅樹,但吳梅樹并不是可以托付終生之輩,他多次借故“逃之夭夭”,冷落卞玉京。二人雖常常以詩詞相對,互訴衷腸,但卻始終是“總分離”的桃枝桃葉,開不出桃花,也結不出良果。
第七首青冢懷古描述的是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謎底是墨斗。
墨斗,是一種古代常用的一種畫線、打線的工具。因其經常需要接觸墨汁,所以大部分都是由松木或者柏木制作而成。“黑水”對應“墨汁”,沾滿墨汁的墨斗自然不會流動。而“冰弦”也是線,墨斗一彈自然也沒有“彎曲”的憂愁了。
此詩的另一個謎底是馬湘蘭,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馬湘蘭非常擅長丹青,尤其墨蘭圖堪稱一絕,至今仍保存在博物館之中。墨蘭音同墨籃,而墨籃與墨斗一般,都是盛物的容器。
第八首馬嵬懷古描述的是四大美人之一楊玉環馬嵬自盡的故事,謎底是扇子。
“漬汗光”的時候自然需要一陣微風緩解燥熱,風從何處來,扇子輕扇而來,但是衣服上仍然殘留著隨汗流淌的胭脂的香味。
此詩的另一謎底是李香君,明末清初的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李香君不僅名字當中包含“香”字與此詩對應,還有廣為流傳的《桃花扇》的事跡。李香君不畏權貴,血濺絹扇,好友借斑駁血跡繪出一幅桃花圖,可謂“只因遺得風流跡”。
第九首蒲東寺懷古描述的是《西廂記》中紅娘的故事,謎底是眉。
“媚骨”自是十分輕賤;眉毛雖輕,皺眉時確實“強撮”之態。傷心難受之時的皺眉,淚水隨之而下,如“同行”。
此詩的另一個謎底是寇白門,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皺眉之余,又有眼淚隨之留下,即“眉”加上“水”合成一個“湄”字,乃寇湄之名,即寇白門。“小紅”即指當時的保國公朱國弼,他后來叛清投明,確實是“骨賤最身輕”。朱國弼不顧羞恥之心仍購買名妓為妻,“購”對應文中的“勾”一字。并且按照當時的風俗習慣,妓女脫籍從良必須在夜間進行,所以叫做“私掖偷攜”。
第十首梅花觀懷古描述的是《牡丹亭》的故事,謎底是蓮。
柳多依水而生,“在柳邊”即在水里。“嬋娟”即月亮,所以應該是圓形。水中的圓形生物不由聯想到荷葉,荷葉春生秋敗,自是“一別西風又一年”。
此詩的另一個謎底是董小宛,明末清初江南名妓,秦淮八艷之一。荷葉即蓮,而董小宛號“青蓮”。董小宛早亡,其夫曾在影梅庵懷念她,但青蓮生于水中,“不在梅邊在柳邊”,諷刺其夫故作姿態,裝模作樣。
結語
解讀至此,不可說全無道理,其中真偽可取之處,相信看官自有判斷。
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紅學研究者心中自然也有一千個《紅樓夢》。藝術的作品不僅僅在于它本身所表達的故事和意義,還在于它引發讀者深遠持久的思考,讓他們在閱讀之中提升自己的學識,在品鑒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據《紅樓夢》面世已過數百余年,其中對于下卷的作者是誰尚有爭議,若想知道這十首懷古詩的謎底究竟是什么,幾乎已經不可能了。
我們只能根據歷史資料及書籍內容對其進行推測,至于推測是否正確也無法得到驗證。但是結果并不是研究的唯一目的,研究過程的方方面面無疑都是有益于培養我們的學習能力的。
“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無論世間變化如何滄海桑田,我們都不要失去讀書的本心。是非對錯的爭論固然重要,但始終是其次的,我們在觀點的碰撞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甚至萌生新的觀點,都是正常且有益的收獲。
參考文獻:
《紅樓夢》
《中國文學史》
《紅樓夢考證》
《綠煙瑣窗集》
《史記》
《中華上下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