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頁 關于查辦農村案件的幾點思考
作者:
本站原創 點擊數:620 更新時間:07-04-22 09:54:21
從當前查辦的涉及農村黨員干部的案件看,其比重已占違紀案件的76%,農村黨員干部違紀案件呈增長趨勢。從違紀主體來看,人員主要集中在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會計、出納四個職務上。農村黨員干部違法違紀案件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應當引起各級黨委和紀委的高度重視。
一、案發類型
1、以權謀私,貪污受賄,非法占有集體資產。個別村干部上任不是積極發展集體經濟,帶領村民致富,而是利用手中的權力,貪污受賄,侵吞集體資財。
2、挪用、外借公款。這類違紀行為多發生在一些經濟較富裕的村,違紀人員一般是村里的“一把手”,他們有的挪用公款用于個人經營活動,有的挪用公款給親戚朋友做生意。有些案件因涉案金額較大,案發后很難全部追回。
3、鋪張浪費,揮霍公款。個別村干部無視群眾疾苦,貪圖享樂,用公款大吃大喝。對于農村招待費問題,近年來我縣各鎮(辦)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出臺了一些規定,有的規定了限額,有的取消了村級招待費,但是效果并不明顯。這類案件往往都是以公務接待為名,所以在處理時量紀較輕。對于用公款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的違紀行為,群眾反映非常強烈,也是近幾年引發群眾集體上訪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
4、巧立名目,亂發補貼,私分公款。個別村干部違反財經紀律,巧立名目,濫發各類獎金補貼,或采取多收少入、多記少支等手段套取公款進行私分。
5、違反規定配備交通工具、購買商業保險。有的村干部無視上級有關規定,用村集體的公款為自己配備小汽車、摩托車,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有的將支出直接入村集體帳;有的采取變通手段入帳,掩蓋真實支出。
6、官僚主義嚴重,失職瀆職。個別村干部在處理村級事務特別是處置集體資產時,不按照議事程序辦理,該研究的不研究,獨斷專行,搞一言堂,個人說了算,甚至官僚主義嚴重,導致失職瀆職。
7、違反國家政策規定,超計劃生育。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但個別黨員干部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比較嚴重,搞計劃外生育。或采取不正當手段,通過不正當渠道,弄虛作假,騙取生育指標超生。
8、發展黨員,弄虛作假。發展黨員本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但個別村干部卻置黨紀國法于不顧,違反組織紀律,將不符合入黨條件的村民發展為黨員。
9、違章建設,亂批宅基地。這類問題主要發生在城鄉結合部的村莊。個別村干部無視上級有關規定,在沒有經過有關職能部門審批的情況下,違章建設房屋,給群眾亂批宅基地。
二、發案原因
1、思想不端正。一是與己無關思想。認為自己官小、職低,缺乏違紀違法的條件和土壤,放松了對自我的約束和要求。二是小事思想。認為現在是市場經濟,吃點、喝點、占點算不上什么大事。三是法不責眾思想。認為基層干部或多或少存在吃喝現象,在追究責任時,不可能都給予處理,在此心理驅使下,見縫插針,見物撈物,見錢撈錢。
2、選人不準確。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發現目前在選拔任用村干部的問題上由于缺乏必要的制約措施,選民整體素質不高,所以基層對此很難把關,致使個別政治素質低的人員被選拔到村干部崗位;有的甚至出現“村官輪流做,下次到我家”的不良現象;有的一人干到底,形成了“家族”專治,得不到應有的制約和監督。
3、監督不到位。從我縣的現實情況來看,針對農村的各項規章制度已比較健全,但在個別村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與執行,形同虛設。目前推行的村務、政務公開,對農村干部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作用,但少數村公開內容不全面,公開的時間不及時,表面的東西多,實質的東西較少,群眾最關注的財務收支不詳細、不具體,難以發揮有效的群眾監督作用。
4、懲處難到位。有些農村黨員干部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大惡不行、小惡不斷,致使在處理時量紀較輕,懲處難以到位。農村黨員干部的違法違紀案件時間一般跨度較長,甚至與家族、宗族勢力結合在一起,且大多都是“因公違紀”,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所以在查處時具有一定的難度,在量紀時顯得很難出手,處理較輕,查辦案件的社會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三、對策
1、從教育引導入手,增強農村黨員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1)加強正面典型示范教育。通過舉辦報告會、演講會等活動,大力宣揚農村優秀的黨員干部,將他們廉潔奉公、“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事跡宣傳出去,使廣大村干部學有方向,有目標,自覺提高廉潔自律意識。(2)加強反面典型警示教育。通過開展違紀違法村干部現身說法、腐敗案例巡回展等活動,使廣大農村干部從腐敗分子中汲取教訓,自覺筑牢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規范自己的行為。(3)加強政策法規教育。通過舉辦政策法規培訓班,分期分批對農村干部進行黨紀政紀條規培訓教育,使村干部懂得哪些該為,哪些不該為,不斷提高正確執行政策和依法辦事的能力。
2、從制度創新入手,規范農村黨員干部廉潔從政行為。(1)建立科學合理的用人機制。一是實行“三推一選”,即黨員推薦、群眾推薦、組織推薦和黨內選舉,把具有開拓創新精神、遵紀守法、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的人選拔到村干部崗位上來。二是從鎮(辦)機關選拔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工作作風實的干部到村任職。三是建立干部淘汰制,對群眾反映強烈、群眾不擁護的村干部,按照組織程序及時予以調整,保證村干部隊伍的廉潔、優秀。(2)制定農村黨員干部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將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有關規定向基層延伸,根據農村實際,制定農村黨員干部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對村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行為進行制約規范,不斷提高其依紀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3)建立健全農村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規定鎮(辦)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主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包村干部為主要責任人,把村干部廉潔自律情況與其他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對因村干部腐敗問題誘發不穩定因素、引發群體上訪的,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有關規定追究鎮(辦)相關領導的責任。
3、從源頭治理入手,構筑拒腐防變防線。(1)進一步規范村級財務工作。在實行農村財務 “雙代管”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會計委派制度,通過健全的管理、監督制度切實把農村財務管起來,實現“理財民主化、管理程序化、監督制度化”,使村務公開更加透明。(2)實行村務大事村民決定制度。對村建設規劃、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公益性事業、基礎設施建設、村集體承包項目等事項,以召開村民會議的形式進行表決,村民通過的予以實施。(3)實施村級財務審計制度。一是年度審計。每年由鎮(辦)主管部門組織專人對各村年度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計,同時吸收群眾代表參加,把審計情況張榜公布。二是離任審計。對到屆或離任的村干部經審計沒有經濟問題的,方可參與換屆選舉或離任;對有經濟問題的,跟蹤追究其紀律責任。(4)實施農村黨支部書記述職、述廉制度。年末或次年初,由村黨支部書記向全村黨員、群眾代表作年度班子及個人述職、述廉報告。
4、從加大查處力度入手,遏制村干部違紀違法案件的發生。(1)實行領導公開接訪包案責任制。建立健全鎮(辦)領導公開接訪制度,進一步暢通信訪舉報渠道。每月固定專門時間由領導公開接待群眾來訪,對群眾反映線索具體、事實清楚的違紀問題,要及時查辦,嚴格落實領導包案責任制,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成案率。(2)建立目標考核責任制。制訂鎮(辦)查辦案件目標考核責任制,明確鎮(辦)“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紀委書記為直接責任人。對各鎮(辦)查辦案件情況每季度進行通報,對當年查辦案件工作達不到要求的,取消獎先評優資格。
5、加強組織協調,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是快速查辦農村黨員干部的違法違紀案件的重要保證。農村黨員干部的違法違紀行為往往與家族、宗族勢力結合在一起,違紀時間跨度大,有的要追溯到幾十年以前,調查難度較大,有時單靠紀檢監察機關的力量很難解決問題。所以在查辦農村黨員干部違法違紀案件時,紀檢監察機關要做好辦案工作的組織協調,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整合辦案力量和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整體功能。在組織協調工作中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一是執紀執法機關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辦案工作涉及其他部門的業務范圍時,要注意擺正位置,充分尊重和聽取有關部門的意見。對涉及案件定性、黨紀政紀處理、法律處置等問題,要嚴格按照各自的職責權限辦理。二是有的問題需要黨委、政府解決時,紀檢監察機關要主動出面,幫助有關部門聯系和溝通,為他們的工作創造條件、提供便利。三是在案件移送后,仍要做好相關工作。總之,要堅持把組織協調貫穿于查辦農村案件的全過程。